十月廿二 作品

第232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

 但是跟科工委關係密切是一回事,跟科工委主任關係密切是另一回事。 

 況且丁高恆還有另外一層身份—— 

 雖然聶帥本人已經於四年前逝世,但他在軍事工業領域的影響力可還沒有消退。 

 楊奉畑和閆忠誠等人倒是比較沉得住氣,不至於輕易情緒外露,但看向常浩南的眼神裡也是帶上了幾分跟過去不一樣的重視…… 

 “怎麼,小常同志來參加這次慶功會,應該不算很令人驚訝吧?” 

 丁高恆用一句略帶玩笑的反問把鍾世宏剛剛的小失態給帶了過去。 

 後者腦子轉的也夠快,趕緊接著話茬找補道: 

 “當然不會,我們來京城的路上楊總還說來著,跟八三工程有關的慶功,常浩南同志不到場,我們連筷子都不好動!” 

 一句話不著痕跡地吹捧了好幾個人,還把話題的方向轉到了常浩南對於八三工程的貢獻上面。 

 旁邊的楊奉畑也點了點頭,畢竟這話他確實說過: 

 “是啊,要是沒有小常同志在機翼設計和航空動力改進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八三工程恐怕還真得再拖上個一兩年功夫嘞。” 

 因為年輕時受傷導致面部肌肉比較僵硬,大多數時候只能維持一臉嚴肅的閆忠誠也露出了極為罕見的微笑,一起加入了對常浩南的好評陣容中: 

 “說實在的,小常對渦噴14高壓壓氣機部分的改進,我這個總設計師回去看了一遍又一遍,也是常看常新,每次都能悟出新的東西來。” 

 雖然他們說的都是真的,但面對這種場面,常浩南無論如何也得謙虛一下; 

 “閆總這話可就過了,渦噴14能改出現在這樣準三代發動機的性能,光靠高壓壓氣機的優化可做不到,燃燒室和渦輪的底子也確實有潛力可挖,在這個方面,我最多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 

 正確的謙虛方式不是說自己的工作不重要,而是要說其他人的工作也很重要。 

 尤其大領導在旁邊的時候更是這樣。 

 “好了,這好好的慶功會,你們再這麼下去又要變成技術研討會了。” 

 丁高恆笑著擺了擺手,用一番話結束了這個作為例行開場的吹捧環節,隨後表示自己還有事要忙併轉身離開。 

 為了不讓交談出現冷場,當然更重要的,也為了滿足自己一路上的好奇心,常浩南趁此機會拋出了有關這次慶功會真實目的的問題。 

 “你不知道?” 

 對面的楊奉畑幾人相互對視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