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62章 讓殲8C試試

 “雷達未能截獲目標,請重新確認目標位置。” 

 一句話,讓塔臺裡面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來。 

 霹靂11是半主動雷達制導,如果雷達連目標都截獲不到,也就不用進行什麼武器測試了。 

 “目標位於你正前方12點鐘位置,距離17km。” 

 指揮員的聲音中也帶上了一些緊張。 

 常浩南微微皺了皺眉頭。 

 他大概已經想起來問題出在哪了。 

 按理來說,畢竟是新導彈的打靶測試,依照常規流程是應該用成熟型號作為載機。 

 等到導彈定型了,再用新飛機去打。 

 但殲8b/d的情況比較特殊。 

 它們那個看似碩大無比的機頭裡塞著的依然是古老的208a火控雷達,探測能力本來也沒比晴朗天候下的飛行員目視距離遠多少。 

 這還不算完,雖然這部雷達的功率很低探測距離也拉胯,但是它的耗電量偏偏又很高,老型號渦噴13搭配的發電機功率只有可憐的6kw,甚至不夠同時給雷達和改進之後的連續波照射器提供足夠的電能…… 

 總之根據過去,或者說未來的經驗,這個組合上天之後的極限工作距離也就是10公里出頭。 

 雖然勉強邁入了“超視距”這個門檻,但實戰意義著實不太大。 

 霹靂8的極限射程都有15公里呢…… 

 總之完全浪費了霹靂11大概40公里左右的有效射程不說,就算是從應試角度出發也很難通過。 

 因為從雷達截獲目標到發射導彈還需要幾秒鐘時間,如果截獲距離只有10公里多一點的話,等導彈發射出去的時候很大概率就已經不滿足考核項目中的最小射擊距離要求了…… 

 就在這個時候,馮林的報告也驗證了常浩南的猜測: 

 “12km,雷達捕獲目標!” 

 顯然,並不是雷達出了故障,只是單純的性能太差。 

 幾秒鐘後,馮林的聲音再一次響起: 

 “導彈準備好!” 

 但這個時候,大屏幕上面顯示的目標距離已經只剩下9km了。 

 塔臺指揮員只好無奈地命令道: 

 “發射距離不滿足測試要求,中止發射程序!” 

 導彈打靶測試並不是一錘子買賣,只要導彈載機和靶機都有足夠的燃油量,就可以重複進行多次試驗。 

 然而直到靶機油量耗盡墜毀,一連三次下來,馮林的19號機都沒能在15km外完成目標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