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3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

 “雖然這只是整個行業標準體系中的一個小部分,但因為正好趕上渦噴14進行高空模擬試驗,所以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切入點。” 

 “咱們華夏的航空工業要想發展,就必須有一套自己的、獨立的發展體系,我希望通過崑崙項目來證明這一點。” 

 電話那邊,杜義山和丁高恆對視了一眼,互相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出了驚訝。 

 常浩南雖然並未直接說明自己支持哪一方,但從剛剛的回答中,明顯能聽出他的立場是要對現有標準進行大改。 

 或者乾脆點說,另起爐灶。 

 甚至還更為激進—— 

 不只是對gjb/z64-94,而是要對整個航空工業的標準體系進行重構,把原來東拼西湊出來的東西給統一起來。 

 二人誰都沒有想到,一個還沒畢業的本科生竟然會站在這樣的高度思考問題。 

 而且還真讓他思考出來了點東西。 

 想到這裡,杜義山又抱著濃厚的興趣問出了第二個本來不在計劃之中的問題: 

 “這個想法確實很好,但是目前滬飛那邊已經在跟麥道合作生產md90客機,而且進度相當不錯,如果要對標準體系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變動,那這類合作項目該怎麼處理,你考慮過沒有?” 

 “當然考慮過……” 

 常浩南一邊說著不太重要的內容,一邊飛速組織語言。 

 滬飛和麥道的項目他之前沒想過,也沒必要想,因為再過幾個月,波音併購麥道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個項目攪黃,並且又讓人銷燬了已經送到華夏這邊的md90相關技術資料。 

 意思非常明顯,哪怕這個型號不要,也不可能讓你華夏得到相關技術。 

 當然,波音玩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 

 他們先是在表面上表示“收購不影響幹線項目的合作,只要滬飛願意繼續幹,波音就會繼續提供支持”。 

 但是轉過頭來,又宣佈將在1999年底徹底關閉美國本土的麥道生產線,不再發展新的麥道家族飛機。。 

 這個舉動直接導致全球民航業對md系列客機信心崩盤,哪怕滬飛把飛機造出來,也根本找不到客戶。 

 如果靠補貼讓國內航空公司內部消化,那造一架飛機就要賠進去將近一個億。 

 於是“造不如買”的輿論再次佔據上風,最後滬飛方面迫不得已主動叫停了項目。 

 而在合作持續的十年中,為了適應麥道所代表的美國體系,滬飛已經放棄了運10時期形成的標準和經驗。 

 如今md90生產被叫停,美國體系也沒適應過來。 

 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實際上,合作生產md90的幹線飛機項目從一開始就走歪了。 

 航空製造業屬於妥妥的技術密集工業,可以提供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崗位,並且培養一批熟練的工人和工程師。 

 這些人才對於未來華夏自己的航空工業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從這個角度講,給別人代工生產飛機並沒有問題。 

 而且產的越多越好,最好把整個飛機都放到華夏生產。 

 然而md90項目中,代工生產只是一小部分,真正的重頭在於有人想要讓整個航空工業,至少是民用航空工業全方位與美國綁定。 

 這是不可能有好下場的。 

 哪怕真的建立起來了,也只不過是個一推就倒的花架子。 

 別說華夏了,就連作為美國鐵桿小弟的日本,都在這條路上撞的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