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四百零五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

日本從唐朝開始,模仿中原王朝劃分行政區域,為五畿七道六十六國。



國下面是郡,郡下面才是村。



因此自奈良時代開始,日本的行政區域就分為畿道、國、郡、村,對應大宋路、州、縣、村四級。



石見銀礦就位於山陰道石見國安農郡,此地多山、丘陵,只有海岸邊有一片平原。



平原談不上廣袤,但也有沃野數十里,曾經有一些村莊在此繁衍棲息。



銀礦被髮掘之後,安濃郡瞬間熱鬧起來,大量外來人員流入,讓這裡在短短十年間發展出超過十萬人口。



二月九日下午時分,寧海軍在知夫裡郡的港口稍微休整之後,就正式向著安濃郡的方向出發。



宋彩是第一次登上海軍的艦船,他好奇地觀望,特別是主艦鐵甲艦,黑魆魆的煙囪滾滾濃煙直冒,讓人只覺得驚悚。



船隊浩浩蕩蕩南下,鐵甲艦一馬當先。



雖然鐵甲艦體型只比普通突擊艦大一點,連海鶻攻擊艦都比不過,更別談飛虎護衛艦和福船戰列艦。



但那猙獰鐵甲,發出的轟鳴聲響,以及漆黑的濃煙,依舊讓人只覺得害怕。



連宋人都覺得恐怖,更別說那些從未見識過的倭人。



馬懋站在船頭,與宋彩並列而立,遠眺南方,就看到遠方最先能看到的是一片隱在薄霧當中的山巒。



山巒談不上高,卻鬱鬱蔥蔥,被無數遮天蔽日的樹木所掩蓋。



隨著距離越來越拉近,遠處的港口就出現在了視野裡,進進出出的船隻,有漁船、商船、貨船、人力船等等。



來來往往,好不熱鬧。



他們很多都是往知夫裡郡的港口去,當他們遠遠看到寧海軍過來的時候,都充滿了驚恐與慌張。



不少倭寇船隻甚至搖搖晃晃,好像是舵手手抖了一樣,差點傾覆在海里。



其餘絕大多數船隻,都連忙繞道而走,根本不敢靠近過來,哪怕是最近的一艘宋國商船,也至少離了一里之外。



馬懋很滿意這種威懾效果。



他此行過來的目的,就是來日彰顯武力,以保證宋日貿易順利發展。



不止是震懾整個日本國,而且還得清剿一些海盜。



因為除了可能存在的日本本土內亂、高層威脅以外,宋日貿易當中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威脅就在於海盜猖獗。



歷史上南宋時期,宋日貿易船隻就常常受到海盜的洗劫,到了明朝就更多。



這些人組成往往有漢人、朝鮮人、日本人,肆意搶劫、殺戮貿易船隊,給航線帶來極大的不穩定。



所以為了打擊海盜,保護貿易路線,自然就需要出動海軍。



“嗚嗚嗚嗚!”



隨著蒸汽船隻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音,船隊最終停在了距離港口約三四海里之外。



正如宋彩所言,安濃郡沒有避風港,且海邊水非常淺,有不少礁石,因此根本不適合大型船隻停靠。



那邊的港口連避風處都沒有,港口只是密密麻麻栓了無數小舟,運送貨物也只能用小船運。



等寧海軍停下船隻,馬懋大手一揮,隨即船上開始放下小船,載著他們向岸邊去。



此刻岸邊上早就聚集了無數圍觀的人,有宋人也有倭人,但大部分都是倭人,一眼掃過去,密密麻麻全是小矮子。



更遠的地方則連綿房屋林立,街市縱橫,鱗次櫛比,各種店鋪、攤販、樓房拔地而起,無數招牌在風中搖曳,頗有點開封街市的景象。



小船很快劃到了岸邊,岸邊上石見國的國守以及當地豪族家主都已經在等著,這麼大的動靜,地方權貴自然早就看到了。



岸邊港口碼頭人山人海,一個個都震驚地看著遠處的恐怖的艦船,跟他們比起來,倭人感覺就像是未開化。



“宋殿。”



等宋彩馬懋等人下船之後,



石見國國守藤原義綱帶著幾名豪強家主走過來,一邊敬畏地看了眼旁邊身軀高大的馬懋,一邊說道:“這是?”



宋彩就用日語說道:“藤原殿,為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大宋寧海軍馬指揮使。”



“馬殿。”



藤原義綱連忙向馬懋鞠躬行禮,讓馬懋一時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是該拱手行禮,還是也回鞠一躬。



宋彩見馬懋有些不明所以,就笑道:“這是他們這邊的禮儀,據聞來自幾百年前鑑真東渡之後,由佛教的合掌鞠躬禮轉變而來,只向最尊貴的人行禮,指揮使拱拱手就行。”



“哦。”



馬懋就拱拱手。



隨後宋彩就又對藤原義綱說道:“馬指揮使是奉大宋朝廷的命令過來清剿海盜的,很多海盜襲擊了我們的船隻,讓大宋朝廷感覺到擔憂,所以才派遣寧海軍過來。”



“原來如此,馬殿將會是我們最尊貴的客人。”



藤原義綱心裡暗自慶幸這些恐怖的軍艦不是來攻打他們的,不然石見國怕是將血流成河。



他盤算著回去之後一定要儘快把事情向上彙報。



作為藤原家的族人,藤原義綱有義務把目前所知的情報遞交上去。



之後在宋彩與藤原義綱等人的帶領下,馬懋等人便上了岸,進入了安濃郡的街道中。



他們向馬懋介紹起石見國現在的興盛,介紹起日本的文化和工藝品,帶著他參觀了遠處正在持續挖掘的石見銀礦。



而馬懋也向他們說起了大宋國內的盛景,給他們介紹了火槍、大炮、蒸汽船、火車等新奇事物。



即便沒有親眼見到,光聽馬懋說起,亦是讓這些倭人們覺得震驚不已。



宋國絕大多數商人都不會日語,並且來去匆匆,很少會與他們講宋國國內的消息,這日新月異的變化,令他們感受到的是文明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