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七章 餓不死,但很窮

慶曆六年三月,新政先是在汴梁發酵,隨後迅速擴散至整個京畿路以及周圍的京東路,京西路。

到五月份的時候,基本上河北、河南、山東、淮南、浙江、四川等幾個離得近,或者依靠水運網絡較為發達的區域,就已經完成了消息的傳遞。

杭州錢唐縣,新任轉運副使柳永原來是從五品信州知州,他於寶元二年完成了官場第九年的磨勘,隨後在年末前往信州。

今年年初二月份,三年期滿之後,吏部經過磨勘,把他從信州升為了正五品的兩浙路轉運副使。

雖然官員一般是三年一屆,但正常情況下,幹滿三年知州其實是很難得到升遷的,往往會調到別地繼續做知州,連續兩三屆政績出色,才會繼續往上升。

因為從五品跨越到正五品,就有點像是後世市廳級跨越到副省級一樣,到了正五品這個級別,就屬於大宋的中高級官員,再往上升一步,就是一路正四品轉運使,有資格調任中央當各部侍郎。

全國各地從五品和正六品的知州加上通判有四百餘人,可轉運使、副使;發運使、副使;提刑官、通判;常平使、通判等正五品以上的官員卻只有寥寥七八十人,便可知道升遷多難。

所以在競爭極為激烈的情況下,柳永能夠不需要再多當幾年知州,便直接升任到一路為轉運副使,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政績特別出色,另外一種,則是上面有大人物提攜。

而柳永則屬於兩種都佔了。

今年年初他去汴梁吏部磨勘的時候,還見到了趙駿,當時趙駿給了他一些囑咐,讓他時刻銘記在心。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五月四日,錢塘江上,一艘中等客船漂泊在江面,在微風細雨當中,緩緩向著河對岸的西行鎮駛去。

柳永今日和兩浙路提點鑄錢兼轉運判官趙曉之一起前往會稽辦公。

客船隨著江波飄蕩而搖晃,窗外下起了連綿小雨,屋內柳永正拿著一副短令小詞欣賞。

趙曉之走了進來,對他說道:“副帥,前面就是蕭山了.咦?副帥竟然又寫了一副新詞?這我可得好好欣賞一番。”

宋代一路主官正常情況下其實只有三個人轉運使、提刑官以及常平使。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是四個,因為運河沿線的路會多一個發運使,少數民族或者邊境的路有一個安撫使。

所以一般把北宋一路主官稱為四司,他們分別是帥司、漕司、憲司、倉司。

其中轉運使負責財政,安撫使負責治安,發運使負責漕運,提刑官負責邢獄,常平使負責倉儲。而一路的政務最開始並不歸他們管,每州知州負責本州治理。

等到真宗仁宗時期,轉運使地位漸高,不僅管財政,還主管地方政務,權力變大。到政制院成立之後,正式把轉運使設為主政官員。

因此就像知州平時被稱為太守,轉運使被稱為司帥一樣,副轉運使作為老二,同樣也有一個副帥的雅稱。

聽到趙曉之的話,柳永卻小心翼翼地把紙收起來,笑著說道:“這可不能亂看,這詞也不是我寫的,我得拿回去好好裝裱起來,以後得當傳家的寶貝。”

“別啊副帥。”

趙曉之連忙阻止道:“我就看一眼。”

“那就一眼。”

見對方很好奇,柳永只好又攤開。

趙曉之看完後嘖嘖稱奇道:“還不是司帥寫的,這詞風頗像啊。”

“我也納悶,那位也說這詞既然送給我了,那就對外說是我寫的就行,可這詞確實不是我寫的啊。”

柳永撓撓頭,隨後指著右下角道:“你看這落款。”

“周樹人?”

趙曉之大驚失色道:“居然是這位先生!”

“額”

柳永本來想說點什麼,但想到知院不允許對外透露他的身份,就只好說道:“是他。”

“厲害,不愧是副帥。傳聞這位周先生素來是隻聽其詞,不聞其人,我去汴梁數次,想探尋一番都一直找不到他,他卻願意見副帥。想來也是副帥詞寫的好,讓他心心相惜所故。”

趙曉之連忙問道:“不知道他長什麼模樣?”

“他”

柳永有點頭皮發麻,只好含糊其辭道:“大抵五十上下,但面容頗為英俊,想望風褱,可謂天人之姿也。”

“當得副帥如此誇讚,那確實是人中龍鳳!”

趙曉之笑道:“我曾經拜讀這位先生的文章,字字珠璣,令人難以忘懷啊。”

周樹人如今已經是活躍在大宋文壇的一位奇人了。

除了寫詞以外,他還會針砭時政。

比如他曾經撰文為科學發聲,說科學才是未來,大宋要積極發揚科學。

他還寫文章表示人格平等,不應有貴賤之分,抨擊了奴隸制度,表示堅決擁護大宋的廢奴法律。

除此之外他也寫過不少關於對底層百姓、官場現狀的探究和意見,言語間令人深思。

由於他寫的很多文章頗有深意,且經常與朝廷的政策不謀而合,導致他在民間受人膜拜,官場上不少官員都看他的文章來判斷朝廷未來風向。

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周樹人探討過地主和官僚主義,直言地主和官僚主義就是阻礙社會進步的障礙,讓不少官員和地主痛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