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七十章 王安石查兵籍

王安石今年二十三歲,他十九歲中進士,而且還是狀元,當了半年的將作監觀政,隨後被授予鄞縣知縣。

在地方上勤勤懇懇,雖然二十年紀,卻把考成法上要求完成的任務做得井井有條,甚至還要出色,打擊違法的地主豪強,沒收地主土地,當作官田低價租賃給佃戶。

同時又大修水利、推廣教育,曾經多次前往朝廷在縣裡修的學校講述學習的重要性,雖然之前沒學過數理化,卻還親身鑽研,如今對數學物理頗有研究。

因此在這樣出色的政績下,三年一次的吏部磨勘當中,兩浙路將他排在了縣一級的縣令評選第一名,獲得了前往汴梁審官院待選升遷的機會。

恰逢今年朝廷要清查全***隊人數,王安石正在等著朝廷把他派往新地方任職的時候,被兵部尚書富弼抓了壯丁,成為駐營欽差。

臨出發前,知院趙駿親自到了兵部一趟,一一交代好各個前往軍營的使者,告訴他們務必查清楚軍隊情況,保證軍隊紀律,其中若有問題,可以立即採取行動,抓捕犯事人員。

如果對方反抗的話,可以不經過朝廷,先斬後奏,只是事後必須說明詳細情況,把調查報告原原本本交上來,並且還需要經過政制院的親自詢問,防止誤傷。

這是王安石第一次見到傳聞中的知院,當時知院在會上發言勉力他們,他在下面打量著這個年輕的大宋二號人物,對他既是崇拜,又是憧憬。

因為他聽說范仲淹能夠擊敗西夏和遼國,背後都是有知院在支持。

而且這幾年改革下來,各地改變多能看得見,也是知院在幫助范仲淹,可以說新政如今能如火如荼地改變大宋,知院至少得佔一半功勞。

因此很多年輕的進士都把他當作楷模,認為男兒大丈夫,就應該像知院這般,執掌全國政務,有改革破舊的勇氣。

王安石自然也不例外,於是帶著趙駿的囑託,帶著十多人的欽差衛隊,向著河北路進發而去。

他要去的地方是大名府。

大宋接近兩千個禁軍營,其中有638個是東京營,其餘1300多個就糧營。不過前些年打仗,軍隊調動頻繁,戰事結束之後,有些軍隊調回汴梁,還有些繼續在地方留守。

因此加上廂軍的話,在外地駐紮的軍隊達1900多個營,除開東京營那邊由富弼主持審查,三百多名巡查欽差,每人要負責6到7個營,還是非常辛苦。

其中王安石負責的是大名府驍武軍團7個騎兵營。

大宋最離譜的地方是,一個軍團的幾十個營並不在同一個地方。如驍武軍團20個就糧營,北京大名府七個、定州六個、真定府三個、相州、邢州、懷州、洺州各一個。

整個軍隊體制的設計可以說是雜亂無章,完全不成體系。

正值盛夏,王安石的隊伍幾乎剛出汴梁,還未到封丘的時候,人數就已經又多了十餘人,趙駿下令讓全國皇城司配合欽差衛隊,負責保護他們的安全。

京畿路的皇城司士兵最多,全開封以及京畿路的皇城司司衛會護送他們離開京畿路,再由地方皇城司接送。

除此之外,地方御史司也要配合行動。

如欽差入駐一營的時候,御史司的地方御史會把營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副都頭等中下級軍官帶走,由欽差直接與士兵溝通。

整個行動十分嚴謹,且多部門配合,務必保證各路欽差順利完成任務。

等王安石出了滑州,在白馬渡口準備渡過黃河的時候,他遠眺東方,看到在渡口下游兩岸,不知道多少民夫正在沿岸修築河道堤壩。

“那是魚池埽。”

滑州皇城司副指揮使薛甘見王安石盯著那邊,笑著說道:“這兩年朝廷一直在修整大河,多建堤壩,說是要蓄水衝沙,以緩大河氾濫之急。”

王安石點點頭道:“自漢王景修河以來,大河已平靜八百餘年,然自唐始就愈發氾濫多災,也是該好好修繕的時候。”

最近幾年朝廷的政策都趨於治理,這是一件好事,民生也安穩了許多,讓他非常欣慰於朝廷的變化。

“王使君,過了大河就到了黎陽,黎陽皇城司那邊會接應你,我就送到這了。”

薛甘拱拱手。

“多謝!”

王安石回了一禮,隨後帶著衛隊上船。

船隻緩緩駛離碼頭。

薛甘帶著手下就站在岸邊看著,等船隻渡河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