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十九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


自然資源是工業命脈,新中國能夠啟航,是因為有充足的資源獲取渠道。

 
煤鐵資源自古以來就有,主要是橡膠和石油。

 
那個時候橡膠已經遍佈全球,民國時期就有人在海南、雲南、廣西、廣東等地廣泛種植,所以建國後就有了橡膠。

 
建國初期毛熊產油,通過老大哥那邊,再加上幾處油田的開採,石油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之後中蘇交惡,但因為建國後跟中東那邊關係不錯,特別是“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的榜一大哥駱駝在兔子那買了二踢腳後,兔子就基本實現了石油自由。

 
這樣不管是輕工業還是重工業,中國完全能夠滿足四大基礎原料的來源。

 
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後,靠著堅實的基礎,加上比較豐富人力資源,華夏經濟迅速騰飛,完成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要不是鷹醬還能靠著金融產業以及科技產業撐一撐,加上無限印鈔票收割全世界的韭菜,就單說工業生產總值和工業能力,鷹醬拍馬都趕不上兔子。

 
但建國後能成功是因為已經有了全球化的基礎。

 
橡膠和石油這樣的工業原料已經不缺,再加上有了西方先進經驗,兔子可以摸著毛熊和鷹醬過河,通過西方的技術先完成工業化,再積累技術,發展新技術,漸漸超越西方。

 
可中國古代一是沒有工業化的發展方向,二是橡膠和石油這個的工業原材料很難獲取,三是沒有工業化的技術。想要從零開始,無異於痴人說夢。

 
除非有人穿越回古代,說動古代的封建王朝官方推進工業的發展。否則想在中國古代社會開始建立工業化體系,難度堪比登天。

 
而且穿越古代這種事情,怎麼可能嘛。

 
趙駿躺在椅子上,淡淡地道:“所以綜合來說,雖然宋朝和晚明有了明顯的資本主義萌芽傾向,但也僅僅只是傾向而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科學體系缺少了中間一環,自然資源又少了關鍵性原材料,就不可能推動工業發展。”

 
呵呵。

 
趙禎呂夷簡等人互相對視一眼,相視一笑,都看能出對方眼中的意思。

 
以前是沒有,但現在有了啊。

 
科學基礎由趙駿來完善體系,橡膠和石油的話,大宋的船隊都已經踏足大食了,航海不成問題。

 
因為趙駿隨身帶的東西他們都看過,除了中國地圖以外,在那本《自然與科學》書裡有一份縮小版世界地圖,只要給地方,他們就一定能找到。

 
所以只要趙駿能夠完成科學基礎的體系,他們找到石油和橡膠,誰說不能搞工業化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趙駿說的最後一環——體制。

 
呂夷簡試探性問道:“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在宋代能夠填補科學體系缺失的證明推導環節,並且找到石油和橡膠的話,能完成工業革命嗎?”

 
趙駿懶洋洋地道:“理論上能,但除非我祖上那些二傻子趙家皇帝不要江山了。”

 
“為什麼?”

 
呂夷簡下意識問。

 
聽到呂夷簡的詢問,趙禎眼皮子又開始狂跳起來。

 
他有種不好的預感。

 
果然。

 
當呂夷簡問為什麼的時候,趙駿就來勁了。

 
這小子似乎主打的就是一個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