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893章 曙光

“我不是在做廣告,完全沒必要,我而是在幫助大家,因為沒有我的推薦,大家一定會錯過這份期刊,它是世界上棒的期刊,它將幫助你進入一個全新的醫學世界。”

""如果中文閱讀困難的也不用擔心,在歐洲,有好幾個志願者學術組織負責翻譯,它將被翻譯成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日語等等。”

“我曾經也很迷茫,但是這份期刊告訴我,希望在可見的遠方,正如曼因斯坦先生說---我看到了醫學的曙光。”

奧古斯特大大方方地說。

“接下來給我們演講的是一位來自中國的醫生,他將帶領我們走出迷茫,看到未來的希望,重新樹立我們對未來的信心。”

奧古斯特鼓掌。

高大帥氣的宋子墨走向講臺,面對六千多名世界各地的醫生,他將用三十分鐘的時間報告三個課題。

有些提前得到消息的醫生,知道這是楊平的助手,楊平就是大名鼎鼎的發表13篇Cns的神人,很可惜,他本人沒有來。

一個助手,居然安排在學術報告的第一個,這是赤裸裸的藐視吧。

密爾頓先生坐在第一排一言不發,如果是往次年會,第一個學術報告的是他,這已經成為會議的默契,但是今年,奧古斯特沒有提前知會他,把發言的第一個居然改成年輕的中國醫生。

不過,這個中國醫生是楊平的助手,密爾頓也認了,楊平他是認識的,不過只有一面之緣。

當時在馬來西亞,他和奧古斯特兩人爭相向楊平要聯繫方式,但是回國後,密爾頓因為事務繁忙,漸漸忘記這事,而執著的德國人卻立即付諸行動,來到中國跟隨楊平學習脊柱外科。

當時楊平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論文,密爾頓也是看過,只是沒想到事情會發展這麼快。

楊平論文中的新技術現在成為這次學術大會的焦點,脊柱外科太需要新的東西,大家一直在兜兜轉轉,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即使大家自認為耀眼的微創技術,不過是腔鏡技術在脊柱外科遲來的應用而已。

脊柱側彎的矯形,自從Cd兩位大師開創現代脊柱矯形的理念以來,大家一直在兩位大師的框架裡兜兜轉轉,沒有走出這個框架。

密爾頓提前已經看過宋子墨帶來的論文,第一篇關於楊平自創的截骨方法,這個技術其實也還是在Cd理論的框架之內,只是對截骨的方式做了改進提升,將截骨、矯形、脊髓的形變三者聯繫起來考慮,對脊髓的形變進行精確的預測,這樣可以在充分矯正畸形的基礎上,將脊髓損傷降到最低。

對於一些程度極為嚴重的脊柱側彎畸形,最大的併發症就是癱瘓,這些病人因為極大的癱瘓風險導致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楊氏截骨出現後,這個問題將被解決,以前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現在可以安全地進行手術。

第二篇論文,外固定架治療脊柱側彎,這個技術已經完全跳出Cd的框架,成功地將伊裡扎洛夫技術與脊柱矯形結合起來,用一種和緩自然的方式來矯正脊柱畸形,這種技術的弱點是治療的時間比較長,需要3個月到1年時間,但是因為其顯著的優點:安全、保護脊柱的活動度,在優點面前缺點就顯得微不足道。

第三篇論文,骨骺精確阻滯技術對脊柱側彎的矯形應用,目前在動物實驗取得巨大的成功,已經準備進入臨床。

這個創新的理論徹底顛覆現有的脊柱側彎治療理念,如果臨床應用成功,十年後,二十年後,三十年後---醫生將碰不到需要做手術的脊柱側彎患者,也就是在以後沒有成年的脊柱側彎患者。

因為在兒童時期,一旦發現脊柱側彎,就可以用這種技術進行干預,這種技術極為微創,不用開刀,直接用穿刺的方式將骨骺刺激或阻滯植入物送到椎骨預定的位置,讓它發揮作用。

術後幾天,兒童可以正常上學玩耍,整個治療過程對正常的學習生活沒有任何干擾,在不知不覺之中,脊柱得到完全的矯形。

真是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