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868章 做好事還招人恨

怎麼辦?

只能夏書用輪椅推著她,所以下午的護士查房場面怪怪的,一個大男人推著護士長,帶著十幾個護士去查房。

楊平遠遠的觀察夏書的表情,好像也沒有不情願,看樣子對這差事比較接受。

聶順娥準備出院,又買了水果籃送給醫生護士,單獨買了一個送給楊平,夫妻兩親自一起向楊平致謝,還畢恭畢敬地鞠躬,真是太客氣了。

他們準備出院後在三博醫院的天橋上營業,所以決定先去租房子,等房子搞定就搬過來。

潘豆豆很快轉出iCu,術後十分平穩,方主任又提著兩箱車釐子送到外科研究所,還在科室轉悠一圈,看沒有需要幫忙的,顯然也把自己當作編外人員。

方主任看到夏書推著護士長出來,立刻上去自告奮勇:“夏醫生,你歇一歇,我來推吧。”

此時所有護士的目光聚集到方主任身上,這哪裡是目光,分明是箭,感覺就像要吃了他,怎麼回事?做好事還招人恨?難道社會風氣現在這麼糟糕。

方主任下意識地後退幾步,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只能站在走廊裡思考人生。

楊平回醫生辦公室休息一會,進入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空間的效率很高,對於死亡腫瘤細胞的電子顯微鏡拍照已經完成,數以億萬的圖片靠人力根本沒辦法處理。

好在系統的面板相當於一臺超級計算機,雖然算力遠遠不及系統承諾將來獎勵的計算機,但是起碼現在夠用。

楊平將圖片的對比與分析交給系統面板去做,自己開始留意新培養的肌肉。

在空間導向基因的主導下,幹細胞培養出來的再也不是一堆散落的細胞,而是一塊完整的肌肉。

而且在對其它參數掌握越來越清晰的情況下,培養的成功率越來越高,現在成功率穩定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找到第一個空間導向基因之後,楊平將注意力放到下一個空間導向基因,他準備尋找軟骨的空間導向基因,因為相對於心臟之類的複雜器官,楊平認為,肌肉、軟骨的成形調控肯定很簡單,很單一。

而心臟等複雜器官的導向基因可能不止一個,而且相互之間的調控機制一定是十分複雜的。

從簡單的開始,一步一步來。

——

此時,美國某公司大型實驗室,這是世界頂級幹細胞實驗室。

寬敞的實驗室裡陳列這各種頂級實驗設備,比如生物3d打印機,是價值過億的頂級產品,這些產品是他們的核心技術,拒絕像競爭對手出口。

幾十個擁有透明窗的培養器擺在實驗室,現在只剩最後一個沒有開啟,康納爾博士希望出現奇蹟。

隨著透明玻璃護蓋的打開,康納爾博士戴著手套,小心翼翼拿出裡面的培養器,很遺憾,沒有奇蹟,又失敗了,他不禁失望的搖頭。

四十個培養器沒有一個成功,全軍覆滅。

他對這個結果早有預判,因為實驗進展到這裡,他已經非常迷茫,沒有基礎研究的突破,已經不可能往前走,前進的路已經被毫不留情地鎖死。

但是公司對這方面的技術期望很大,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可是現實就是這樣,幹細胞技術無論怎麼發展,最後培養出來的是細胞,而不是器官,是一堆的散落細胞,而不是成形的器官,是一堆磚頭,而不是一棟房子。

康奈爾博士創造的這種新技術:利用支架引導細胞進行爬行,其實與生物3d打印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利用外來支架對細胞進行被動堆積。

現在支架爬行技術沒有取得突破,而生物3d打印那邊也好不到哪裡去,也依然在原地徘徊。

打印出來的縮小簡易版“器官”只能用於一些諸如藥物研究之類的實驗,暫時無法應屬於臨床,因為它不是真正的器官,嚴格來說只是用細胞按照器官形態堆積的“器官”,不具備器官的微結構。

令康納爾博士慶幸的是,雖然實驗的進度很慢,不過他們的幹細胞技術依然是世界上最先進,領先別人至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