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750章 半球大腦

所以,一篇Cns論文發出去,要經過重重關卡和殘酷的篩選,最後才能見刊。比如《科學》期刊,每年收到大約7000篇論文稿件,能夠錄用也就15%左右,這些錄用的稿件70%來自美國,剩下的30%來自歐洲與亞洲。

按照以上的比率計算,《科學》作為週刊,每週發表的文章約20篇,競爭十分激烈,很多稿件沒有得到同行評議前,就直接在第一關編輯手中被拒絕。

既然已經投稿,楊平也沒有再過多關注這事,他下手術後,抽空到處轉轉,除了自己一個人查房,看看陸江蓓這些術後不久的病人外,還去整形科看看孫老師,去消化內科瞭解孫大鵬的治療進展。

這段時間做的手術,術後病人恢復都挺好,整形手術的孫老師,一直在整形外科做面部表情肌塑造,表情肌塑造是整形外科至高技術,除了對錶情肌肉進行訓練,還會對錶情肌進行多次微整形手術,比如表情肌局部鬆解或緊縮。

這些治療從粗到細,一點一點地改進表情肌,需要非凡的耐心和技巧。

整形外科的蘭主任跟著伊萬,學到不少東西,其中很多東西是蘭主任以前從未見過的,甚至連一點概念都沒有。

高中生陸江蓓術後肌力一直恢復到五級,也沒有出現感染,接下來很快要完成三期手術,比如骨盆骨折的手術。

在消化內科進行糞便移植的包工頭王大鵬,早就完成治療出院,不過治療過程中出現點小小的波折,他太太的糞便不合格,最後只能用志願者學生的糞便。

當然他一直拒絕噁心的糞便移植,但是欣然接受異體腸道食物殘渣及混合菌群整體移植,而且逢人就說,他用國際先進方法治好了多年的怪病。

轉了一圈之後,楊平下到一樓門診部,門診部已經不再是初期的張教授單槍匹馬,現在有很多專家坐診。

目前綜合外科已經脫胎換骨,完全脫離骨科的影子,收住院的病人什麼專科的都有,比如腦腫瘤、脊柱側彎、先天性心臟畸形等等。

周圍很多醫院也知道三博醫院存在這麼一個特殊科室,所以碰到解決不了的病人,就讓他們來三博醫院綜合外科碰碰運氣,三博綜合外科的口碑就是這樣慢慢樹立起來。

一樓的門診十分熱鬧,以前只有張宗順教授一人出診,但是張教授是骨科專業,明顯不能應付這些雜七雜八的門診病人,夏院長將專家組的外科老專家全部劃歸綜合外科門診。

這些牛鼻子老專家,全是當年全國頂尖的存在,後來退休後,被三博醫院聘請過來,幫助建立學科隊伍,三博的專家組也是這麼形成的。

神經外科老專家來自帝都天壇,心臟外科專家來自阜外,本來這些專家分散在各科,幫助培養人才隊伍,現在全部集中到綜合外科坐診一樓門診。

為了便於綜合外科門診的管理,張宗順教授榮升為門診部主任,帶著一幫老專家,開始人生第二事業。

門診比較忙,楊平也不好進診室打擾各位專家,只是從走廊裡路過,從門口探頭看一眼。

有專家正好看到楊平,相互點頭算是打招呼。

轉往這一大圈,楊平回辦公室休息,等小蘇下班一起回家,她現在有身孕,家務方面,楊平想多分擔一點,但是小蘇卻很執著,說多活動活動有利於以後的生產。

——

這個時間點,楊平的跨國微信群裡開始活躍起來,他們正在討論病例,大家的漢語水平進步非常快,溝通無障礙。

【伍子,四級怎麼樣?搞定沒?】羅伯特問道。

伍德海德已經衝擊漢語四級無數次,但是次次都敗下陣來,彷彿漢語四級永遠只能靠近,絕對無法企及。

伍德海德過了很久才回復:【正在努力,就差一點點。】

好像這句話已經說了很多次,伍子與漢語——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伍子,加油。】奧古斯特鼓勵。

【大郎,在不在?】伍德海德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