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749章 瘋狂地愛上CNS

學術競爭主要看學術成績,但是當學術成績旗鼓相當的時候,人脈就非常重要。

學術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是客觀事實。

南都醫大的副校長——丁德成,如果到時候投票,跟他關係好的有投票資格的教授,肯定投關汝言,這是人之常情。

同樣,跟蘇教授私交甚好的教授,也會投楊平。

這還只是爭取推薦名額,獲得推薦名額之後,人脈也非常重要。

獲取名額後,還要經過初審、複審、會評、申請決策幾個環節。

起決定性作用的會評,就是由評委專家投票,評委包括往屆傑青,大千人,院士等等,比如蘇教授作為新科院士,很可能會被邀請為評委,雖然親屬或者本單位的評委會迴避,但是他有人脈呀。

這東西除了硬實力,軟實力也必須有。

——

楊平現在只關心自己的研究課題,其它的沒有放在心上。

什麼傑青、博導、正教授、主任醫師,他一概不關心,他心裡目前只有自己的研究課題。

細胞之間的架構,由二維向三維發展,這是目前課題最大的難度,楊平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生物學知識,還需要物理學和化學知識,因為細胞與細胞如何導向三維構架,非常複雜。

人工複製一個完好的組織或器官,是細胞與基材、還有細胞與細胞之間作用力協調出來的結構,人體從一顆受精卵發育為人體,為什麼它們能夠按照預先設定的方向來分化細胞,而分化出來的細胞又可以按照設定的結構來搭建。

這些細胞又沒有眼睛,但是構成血管的細胞可以自動搭建管狀的血管,而構成周圍神經的細胞可以自動構建條索的神經,構成肝臟的細胞,可以自動搭建一個肝臟。

究竟誰在引導它們,又是怎樣引導的。

系統空間的積分就像電量一樣,楊平趁它還有電,瘋狂查閱各種資料,希望將這些知識綜合起來,解開其中的謎團。

目前體外培育或打印器官的幾種方法:水凝膠、固體支架、磁力懸浮,而這些方式製作的細胞三架維架構載體很不均勻,構架孔洞大小不一,因此很難了解細胞如何與構架相互作用。

就算給定一模一樣的能量、溫度等外在條件,還是會有很多的微觀狀態無法複製,一些科學家創造出跟人體內一模一樣的微環境,去觀察裡面細胞的狀態,觀察得到的東西會更多。

這些楊平已經做得非常好,他完全可以複製跟人體一模一樣的微環境,但還是沒有得到想到的三維結構。

楊平自己開創一條研究思路,他用正常幹細胞、畸胎瘤細胞和腫瘤細胞做出三個實驗模型。

在人體內,正常幹細胞是完全具備空間搭建能力的,所以一顆受精卵可發育出一個完整的人體。

而畸胎瘤具備部分空間搭建能力,比如可以在畸胎瘤裡形成頭髮、骨骼或者皮膚、神經組織之類的殘缺不缺的組織。

而腫瘤細胞可以說完全不具備空間搭建能力,它只能朝四周往球狀或適應外部空間環境的形態發展,這本身是一種毫無目的,沒有空間搭建能力的生長方式。

三者進行比較研究,說不定能發現一些奧秘。

巨大的系統實驗室裡,無數靈活的機械手,幫助完成各種體力工作。

而系統光屏,相當於一個巨型電腦,幫助收集處理各種實驗室數據,然後隨時可以在光屏上調閱出來。

只是任何實物無法帶出空間,所有信息必須依靠記憶,才能帶出空間。

這就培養了楊平超強的記憶力,而且,楊平每帶出一些信息,記憶力就會增強一點,總之現在的記憶力跟以前相比,強悍了許多,別說整篇整篇的論文,現在整本整本的書也能幾乎毫無錯誤地帶出來。

楊平經過無數次進出系統,已經磨鍊出強大的心理耐受力。

魯濱遜在孤島上可以生活28年,他也可以在空間裡呆上很久,直到實驗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