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475章 五百零五片

    第一次來日本,在楊平感覺,這裡的氣質偏向拘謹、小家子氣。

    這家飯店的主人,是廚師世家,自江戶末代開始,廚藝世代相傳,不斷改進,一直傳到現在。

    招牌菜,鯛魚刺身,是東京一絕,很多政商界人士都會私下來這裡品嚐。

    所以,這個其貌不揚的鄉下飯店,客人沒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無法得到預約。

    廳屋內,兩位大約三十出頭相貌秀麗的和服女人,招呼大家入座,這大概是服務員吧。

    聽說楊平是最優秀的外科醫生,高橋的老師,老闆欣然答應預約。

    在日本,老師和醫生最受人尊敬。

    “楊博士不遠萬里從中國趕來治病救人,有聖人之功。”

    老闆娘說話十分得體。

    楊平在系統空間長時間的學習,日語也不差,完全可以聽懂,只是他更喜歡用漢語。

    高橋沒有見過楊平說日語,以為他不懂,翻譯給楊平聽。

    “聖人就過獎了,我們做好本分的工作而已。”楊平謙虛地說。

    接著,老闆娘又了說了很長一段,高橋翻譯給大家聽:“招牌上的吉湖居,都是漢字,祖先在江戶末年,輾轉多地,學習廚藝,曾經去過中國江浙一帶,拜了一位中國師父學習廚藝,學成返回日本,便在東京開了吉湖居,傳至如今,飯店的地址也變更多次,但這塊招牌從未變過。”

    服務員踩著小碎步,動作輕巧麻利,將各種點心鋪在桌子上。

    屋外開始稀稀疏疏地下起小雪,燈籠散發出微黃的光芒,景色顯得精緻迷人。

    “神戶牛排,用木炭燒烤,燒烤過程中只放了鹽和胡椒,蕉這調味醬吃,味道更好,調味醬是夏目家秘製的。”

    “鯛魚刺身——”

    “——”

    服務員將菜逐一端上來,每一道菜猶如藝術品。

    當所有的菜端出來後,廚師走出來,雪白的廚師服乾淨整潔,他帶著羞澀的笑容,向大家鞠躬:“歡迎楊博士,廚藝不精,多多包涵!”

    中文有點生硬,但是能夠聽明白意思。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夏目先生,從小跟隨父母學習廚藝,現在六十歲,鑽研廚藝五十餘年,人們叫他味蕾魔術師。”高橋介紹說。

    “過獎了,我敬大家一杯。”

    老闆娘適時遞來一杯茶,夏目先生舉杯。

    敬完茶,夏目先生低頭鞠躬,退出餐廳:“不打擾你們用餐,慢用。”

    一門手藝傳承一百多年,頭自己鑽研五十年。

    這份對職業的追求,令楊平肅然起敬。

    任何職業,只要體會其中的樂趣,孜孜不倦地追求,就能實現自我價值。

    這或許就是工匠精神吧。

    其實中國人的工匠精神不比日本差,甚至是日本的老師,不過這個浮躁的年代,大家已經失去了自我。

    什麼東西都想走捷徑,都想通過造假來達到目的。

    浮華褪去,最後一定會重新找到本真。

    看看各行各業那些百年品牌,同仁堂,雲南白藥、茅臺酒、全聚德等等,不照樣傳承下來。

    這些品牌當年凝聚了先輩的智慧與心血,每一樣都是最求完美的精品。

    中國古代的陶瓷,說白了就是玩泥巴,把泥巴玩出一個前所未有高度,賺取白花花的銀子,歐洲花了四百年時間,才仿製成功。

    更不要說都江堰、趙州橋、長城、大運河這些古代工程。

    一邊用餐,一遍聊天。

    楊平、蘇南晨、程老闆、高橋,交談甚歡,自然聊到了寧玗的病情。

    “楊博士,這臺手術的難度比馮教授更難!”

    高橋憂心忡忡,畢竟人的能力有極限,外科的醫生的極限在哪,他心裡清楚。

    就算楊平的解剖出神入化,手上的刀功爐火純青,但是,那兩顆小腫瘤,如果不能找出來完整切除,手術意義不大,而且手術過程中危機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