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壓價

 這個沒問題,易遲遲應的很爽快。 

 但她也有要求。 

 “蠶絲絹、繡線、乃至全套的繡花針和繡繃需要友誼商店提供。” 

 “自然。” 

 這玩意他們不提供,外面也買不到。 

 四大名繡需要用的線和外面的線有區別,針也一樣。 

 不是所有的針都叫繡花針。 

 “另外,我需要友誼商店出具一份證明。” 

 寧建東看著她的目光亮了幾分,“你怎麼會提這樣一個要求?” 

 易遲遲苦笑,“叔啊,現今外面是個什麼情況您比我清楚,我這也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萬一被舉報有個證明我也好脫身。” 

 這話一出,旁聽的聞時心裡咯噔一下,“刺繡犯忌諱?” 

 可這也不對啊,針犯忌諱的話,為什麼會有繡花廠,很多枕巾、被面上都有繡花。 

 “各地政策的執行標準不一樣。” 

 寧建東無奈解釋,“因為把握不好標準,只能隨大流。” 

 羊城沒有刺繡大師嗎? 

 有。 

 就算羊城沒有,周邊城市也有。 

 就拿海島的黎族來說,雙面繡同樣是一絕,還有她們的織錦同樣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但沒人敢動,為什麼? 

 被早些年的瘋狂嚇到了。 

 然後,轉行的轉行,就此沉寂的沉寂。 

 那些捨不得轉行的,進了勉強算搭邊的紡織廠,乾的工作卻和刺繡不搭邊。 

 他們不想改變現狀嗎? 

 想。 

 但還是那句話,沒人敢動。 

 畢竟牽一髮動全身。 

 全國各地都行走在同一條路上,你卻要另外開闢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出來,這對他們來說不是好事。 

 承擔的風險也大。 

 收穫的利益卻是個未知。 

 槍打出頭鳥這話,適合任何時代。 

 沒有能力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唯有隨波逐流才是正確的路。 

 因此,現今各地唯有友誼商店有手工繡,別的地方都沒有。 

 而友誼商店的手工繡,主要交易對象是外賓、僑胞等。 

 倒是不受影響。 

 可大師難得啊。 

 現有的幾位大師,年紀大了眼睛花了,帶出來的徒弟要麼出不了師,要麼轉行幹起了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