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一章議和

離得最近的豫州軍,被調到了滎陽陳留一線,以護衛運河暢通。

而江淮方面,李元徽出兵一萬餘人,沿著潁河北上,也是走潁川北上洛陽的路。

看起來李元徽出兵不多,但慕容超覺得情有可原,畢竟本來李元徽去江淮不過數月,能有多少兵馬?之前淮南軍馬都因為涉及謀反而被肢解,發配的發配,殺頭的殺頭。

能拉出一萬多兵馬,已經算是公忠體國了...

想起李元徽,慕容超心裡又是一陣悔意,隨後看向了人群之中的散騎常侍李孝儼。

“李常侍,你可有何高見?”

李孝儼一聽慕容超叫到自己,也是有些意外,他雖然是東宮屬官,可就做了幾個月就因為先帝駕崩,新皇登基水漲船高,被任命為散騎常侍。

但在朝中,他算是根基淺薄,這一幫宰相和尚書,御史大夫面前,他可不覺得有自己說話的份,但很快他就想通了,應該是聖人又想起四弟那封信了。

既然聖人開口問了,這話肯定是要說的。

“回聖人,微臣以為,事有輕重緩急,梁王叛逆,且與突厥人勾結,認賊作父,此國賊也,必先翦除之,以安定人心。瓦崗翟讓,本朝廷舊吏,畏罪反叛,臣以為可暫且與其虛以為蛇,甚至授予其官職,只要他不生亂,朝廷可以集中精力,全力掃平梁逆。”

高士則直接就斥責道:“與叛賊議和,豈不荒唐?且瓦崗逆賊還曾襲擊龍舟,以致先帝落水,此國仇家恨也。”

“高令公此言差矣,昔日漢光武帝久攻洛陽不下,寬宥殺兄之仇的朱鮪,許其官爵,以成佳話,陛下為何不能效仿光武帝,寬宥翟讓等人,以解燃眉之急?”

說話的是左僕射薛楚,四十多歲的年紀,身材高到的像是個武夫一樣,聲音洪亮,擲地有聲。

高士則聞言立即反駁道:“此一時,彼一時,殺兄之仇,如何能跟父仇相提並論?”

薛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