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三十九章打醬油

“我本以為李侯世家貴胄,不事庶務,今見李侯行軍之法,才知英雄出少年,即使是我獨立領軍,也不能比李侯做的更好了。”

騎在馬上遙遙望見許昌以後,蔣益非常佩服的對李元徽說道。

鬆了一口氣的李元徽此時心下大定,到了許昌,有城牆可以依憑,就不用擔心夜襲,埋伏等突發狀況。

心態放鬆很多的李元徽也笑著回到:“我在平楊巡之亂時,在高陽王幕府為記室,受龐鎮西所教,得以掌握行軍要訣,如今也算是派上了用場,好在有蔣參軍在,一路提點,這才沒什麼差錯。”

“李侯客氣了。”

年少成名的武將,多為悍勇之輩,這種人蔣益見得不少。還都是出身高門,多是盛氣凌人之輩。但一個還不滿十五歲的武將,卻能耐得住性子,能將軍中庶務處理的井井有條,並且一路軍紀嚴明,整齊有序,光看這一點已經超過很多軍中將領了。

大軍趕到許昌,許昌縣令鄭世安望見大隊騎兵掀起的煙塵,初時還以為是賊軍犯境,後來好到這支兵馬全都是騎軍,且隊列整齊有序,又望見旗號,這才知道是大燕官軍來了。

等到兵馬趕到城下,李元徽將勘合和軍令附上吊籃驗證過後,鄭世安才開門出城迎接。

“不知李郎將當面,得罪之處萬望海涵,實在是身負守土之責不敢懈怠。”

鄭世安出城之後,拱手致意。

李元徽也清楚對方完全按照程序做事,因此也沒有任何的不滿,抱拳還禮道:“鄭縣尊不必多禮,我封衛王之命前來許昌駐紮,防備瓦崗軍逃竄,鄭縣尊也是勤於王事,何有冒犯之說?”

李元徽率軍進了城,接風宴上一敘出身,他與這個鄭縣令還是親戚。

鄭世安出身滎陽鄭氏,是李元徽長嫂的族兄,兩人還是同輩。

因此稱呼也就變成了“鄭兄”和“賢弟”。

這就是世家門閥,盤根錯結,一敘出身,就沒有攀不上的關係。

在瞭解許昌周邊的地形地勢之後,李元徽也就基本放心了。

從許昌到睢陽之間,除了渦河和賈魯河,幾乎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在這種地形作戰,可以最大程度發揮燕軍騎兵的機動優勢和衝擊力,自己只需要防止睢陽方向的瓦崗軍西進潁川郡和陳郡,就算完成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