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倒打一耙 作品

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法長計

體制變革,第一步是推行郡縣。

現在來看的話,還是比較順利的,除了偏遠的蠻夷之地外,各地都已經推進了多半,推進層級是由郡到縣,先劃定郡,制定郡守、郡尉,然後由各郡守、郡尉推進各自治下縣制的變革,整個郡縣制的推進由令尹昭陽總攬全局。

封君這一郡縣推行的絆腳石,被暫時繞了過去。楚國的封君封地多數超過一縣,所有封君的土地都被重新劃分到某一個郡中,雖然封君治下的縣也由中央政府派遣了縣尹,但是縣尹以下的其他官吏卻都是從本縣內挑選的,而這些官吏卻幾乎都是封君的心腹,所以這些縣的縣尹基本上也沒有多大的權力,只起一個監督的作用。

等郡縣制推行完成,再過個三五年穩定下來之後,熊槐便打算對封君們動手了。體制改革阻力很大,有很多未知的風險,熊槐不敢讓步子邁地太大。

軍事與經濟層面的改革相對容易一些。

楚國北部邊境與秦、魏、韓、齊、越接壤,東邊有越國,以便有巴、蜀,南有蠻夷,可謂是四面皆敵,熊槐借鑑後世經驗,將楚國劃分了東、南、西、北、中五大戰區,除卻中部戰區是為了拱衛都城,其餘四個戰區都有自己的防區以及對外作戰的目標。

東部戰區主要針對越國、齊國,北部戰區主要負責防衛北境與秦、魏、韓的邊境,兩個戰區相互協防齊國;西部戰區主要目標是巴、蜀、秦,西、北兩個戰區相互協防秦國,東、北、西三大戰區的作戰任務最重。

按照之前的規劃,五大戰區兵額上限為二十萬,當然以現在的國力來說不可能承載的了,所以初步的規劃是各大戰區維持五萬左右的常備軍,採用的軍制是以全民徵兵為主,募兵為輔。也就是常備軍以募兵為主,主要募兵對象是貴族子弟,各郡每年組織郡內平民訓練,戰時全民徵兵的對象便是這些郡縣的預備役兵。

另外,在北部戰區和西部戰區還有一部分的屯田兵,主要是收攏各國逃荒而來的流民以及當地一些生活困苦的農民、奴隸。尤其是北境,奴隸平民化的進程最為快速,雖然不徹底,卻也比其他地方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