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茶 作品

第360章 善的轉變,淨土無常

 供養真是一個即文明又野蠻的詞彙,它揭露了文明傳承的溫暖、也暴露了資源集中的冰冷。

 普通生命有要供養的對象,智慧生命也有需要供養的對象。

 普通生命要遭受的苦難,智慧生命也多半會經歷。

 除了基本的生老病死之外,脫離族群之獸的孤獨求生、受傷之獸的艱難求存、幼小之獸踏過廢墟尋找母獸的懵懂絕望,智慧生命中也同樣存在。

 從這點來看,智慧雖然增加了善的上限,但依然沒能戰勝惡的下限。

 被供養者衣冠楚楚的爭權奪利之時,也有無數朝不保夕的生命在盡力掙扎。

 周恆在求道的路上明悟了救贖,他知道行道者,當與善為親,消除罪惡與苦難。

 因此,他自心靈維度返回物質維度後,便開始踐行這看似無法實現的幼稚幻想。

 基思族的聖徒烈鰆也同樣如此,他的美好時代本就是夢,不是能夠自然延續的社會,但那個夢終歸被實現了。

 幼稚的幻想、虛妄的美夢,本質上區別不大,誰也不比誰更荒誕,誰也不比誰更高貴。

 這兩種荒誕紀元之下,都有無數罪惡盤旋,不同的是周恆改寫罪惡,烈鰆行使罪惡。

 周恆通過自身的經歷、基思族的美夢時代、卡亞永恆派的機械公正,看到了一種偶然中的必然。

 當一個個體擁有強大力量後,他心中的執念必然會盤旋上升,直至改寫整個文明的生存邏輯。

 有時候這種改寫是殘酷的,有時候這種改寫也會帶來新希望,並打破歷史的週期循環。

 現在基思族便面臨著新的改變,即便是他們的聖徒烈鰆,也不會知道改變會帶來什麼結果。

 這是失敗者必須要接受的改變,如果人類文明輸了也會同樣如此。

 文明的競爭從來都是失敗者接受勝利者的理念,並不存在不付出任何代價的競爭。

 “老師,今後我們該怎麼辦?”

 基思使徒們迷茫的詢問他們的老師,即便他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卻依然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理念的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