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177.第176章 司徒公說得對

畢竟,同一件事,換種說法就有不同的解讀。

隨著張讓對劉辯的習慣瞭解的越多,他說話也就越能對劉辯的心意。

本次朝會,陪同劉辯上朝的中常侍正是張讓。

他未見劉辯有任何表示,也就沒有跳出來制止朝臣,只是多看了幾眼旁邊負責記錄的宦官。

這些附和之人,一個個的名字,可千萬別漏了!

孔融便是張讓最痛恨的人之一。

無他,嘴臭耳。

此刻,他正在朝堂上言辭激烈:“天下洶洶,正患十常侍耳!今地方吏治不靖,蓋因宦官子弟仍有在外為官者”

袁隗的奏書涵蓋數種觀點,予以支持的朝臣們或與袁隗早有默契,或乾脆自帶乾糧。

孔融就是後者,他直接將袁隗關於中常侍的觀點延伸出去,夾雜自己的觀點。

總而言之一句話,千錯萬錯都是宦官的錯,皇帝不治罪宦官和宦官之後,而去整頓地方吏治,是捨本逐末,做無用功。

袁隗起先聽到孔融歪曲他的觀點,在心中暗罵,後來聽孔融說了一圈又繞回了吏治,才又重新覺得孔融這人不錯。

他這份奏書的重點在於當行寬仁的政策,治國德教為本,刑罰為末。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去逼地方謀反。

袁隗之所以上書,不正是害怕皇帝派人查完小吏查長吏,查完長吏,可不就是豪族了嗎?

他要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提前把這一條路堵上。

孔融前面還只罵十常侍,後面罵的人覆蓋範圍可廣了。

包括還在擔任太子率更令的曹嵩。

身為宦官之後,曹嵩見到曹操前途無量,不用他多操心了之後,自己則日思夜想著再當一次三公。

太子率更令在職責上等同於光祿勳,可新君登基,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將光祿勳劉弘罷免換成他。

他在等光祿勳被換下來,那時,他就能順理成章的重回九卿了。

孔融把他也歸結進了天下不靖的原因裡,他豈肯罷休?

曹操極得天子信重,曹嵩自己也當過三公,根本不帶怕的。

在孔融說完,他帶著氣憤從坐席上跳了起來,指著孔融的鼻子大罵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