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18章 父子交談

 靈帝似乎沒有讓劉辯回答的意思,繼續說道:“我朝新皇登基,會以老臣為太傅,兼錄尚書事,協助皇帝接觸政務。待到老臣離世,即不再置太傅。這些日子,你時常在玉堂殿,當知道錄尚書事的太傅權責有多重。朕登基時,以陳蕃為太傅,這本是應有之意。太傅陳蕃主政事,大將軍竇武主兵事。”

 這是東漢以來的慣例,皇帝去世時會給繼任者留下一個位在三公之上的太傅,這個太傅有兩個要求,一是有名望的能臣,二是年紀要夠大。這樣,太傅可以用他的名望幫助皇帝樹立權威;用他的經驗幫助皇帝處理尚書檯的政務。

 同時,太傅又因為年紀夠大,當不了多少年,待到太傅離世後很自然的權力迴歸到皇帝手中。

 理論上,這種體系非常有利於皇權的過渡,也有利於權臣的善終。

 “陳蕃、竇武,一個個都是士人口中的賢良君子、德行高尚,但朕登基不過八個月,便得知兩人共同商議,誅殺宦官。”

 說到此處,靈帝嗤笑兩聲:“宦官大都在皇宮之中,又該如何誅殺?不過是兵變的藉口罷了!”

 “二人沆瀣一氣,總攬國家軍政大事,內有太后垂簾,外有士人奔走鼓吹。又將朕置於何地?便是如此,二人依舊不滿足……哼哼。”

 劉辯明白的靈帝的想法,內外朝的大臣都是和陳蕃、竇武一條心的,宮內的竇太后還是竇武的長女。在皇宮之中,當時的靈帝所能依靠的只有宦官。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靈帝的艱難處境。

 估計也是在這種情況下,靈帝才會說出“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

 對當時的靈帝來說,陳蕃和竇武要殺宦官與要殺他沒啥區別。

 所以,當曹節與王甫求助到靈帝的面前,靈帝用自己的名義給了曹節尚書檯的掌控權,從而發佈詔書,利用征戰結束帶兵回雒陽的大司農張奐反殺竇武與陳蕃。

 這就是靈帝視角中第二次黨錮之禍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