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劍 作品

第348章 348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 

 巴圖銀萍握刀跑過來,一刀劈下,將巴圖力丸的首級割了下來,別在自己的纖腰間。 

 伸手探探石天雨的鼻息,還有氣出。 

 巴圖銀萍便轉身,收刀入鞘,又跑去看蕭遠。 

 因為蕭遠命在旦夕,而石天雨還活著。 

 ~~ 

 蕭遠滿臉淚水,渾身是血,傷感地伸手。 

 之所以滿臉淚水,是因為知道自己要離開人世了。 

 永遠要離開巴圖銀萍了。 

 是多麼的不甘心。 

 是多麼的無奈。 

 沒有娶到耶律銀萍,那是他人生的遺憾。 

 ~~ 

 巴圖銀萍握住蕭遠的手,泣聲說道:“蕭遠,你別擔心,我會救你的。你別動,我給你上藥,我給你包紮,我們待會就回家,我一定向母后為你請功,大大的補償你。” 

 ~~ 

 蕭遠的手觸及巴圖銀萍柔軟的手,臉上露出了微笑。 

 終於可以牽著巴圖銀萍的手了。 

 這樣的握手,是蕭遠用生命換來的。 

 艱難地說道:“銀萍,請讓我這樣稱呼你。現在,我很幸福,因為你能握住我的手。你能抱抱我嗎?”說到此,不住地咳嗽,咯血不止。 

 ~~ 

 蕭遠的血都差不多流乾了。 

 因為蕭遠的右肩塌了,已經流了好一會的血了。 

 蕭遠的身子,沒血的地方,都蒼白無比。 

 他的臉,蒼白無比。 

 蕭遠還想說什麼,但是,再也不能說話了。 

 這是他人生最後的夢想。 

 心裡希望能實現他的夢想。 

 ~~ 

 巴圖銀萍淚水不住地溢出眼簾,失聲而泣。 

 串串淚水不住的滴落在蕭遠的臉上。 

 巴圖銀萍坐了下來,抱起了蕭遠,將他抱在了懷中。 

 心裡不愛蕭遠,但是,蕭遠卻是為她而死。 

 ~~ 

 蕭遠笑了,緩緩地合上雙目,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他的手從耶律銀萍柔若無骨的手中滑落。 

 雖然巴圖銀萍也只是抱抱他,但是,蕭遠已經十分滿足,含笑於九泉之下了。 

 ~~ 

 “蕭遠,蕭遠,蕭遠!”巴圖銀萍懷抱蕭遠,放聲大哭,泣聲呼喚,淚如雨下,甚是傷感。 

 蕭遠這樣一個二十歲的生命,因為巴圖銀萍,因為平叛,就這樣無怨無悔地離開了人世。 

 ~~ 

 “公主!” 

 “石兄弟!” 

 “石兄!” 

 就在此時,蕭聚、韓勝、秦志光、慕容勝、羅寶忠、虛妄法師等人尋來,各帶著一隊親兵,各揹著乾糧和水囊,策馬而來。 

 他們在山的背面,徹底地滅了巴圖洪山及其殘部。 

 蕭遠和巴圖銀萍留下來的悍將金狼及數名親兵也牽馬出來了。 

 眾人匯合一起,又一起翻山越嶺,踏入沙漠,尋找親人來了。 

 但是,遠遠看到了巴圖銀萍抱著蕭遠而哭,聽到了巴圖銀萍對蕭遠的泣聲呼喚。 

 他們各自飛身下馬,各自呼喚自己的親人。 

 ~~ 

 秦志光抱起了平躺在地上的石天雨,和羅寶忠一起呼喚石天雨,均是心酸落淚。 

 這是在異國他鄉的平叛。 

 這是為異國的平叛血戰。 

 除了石天雨,沒有人願意這麼做。 

 因為這是費力甚至獻出生命而不討好的事情。 

 ~~ 

 慕容勝瞟了石天雨一眼,便知道石天雨“傷勢”情況。 

 但是,慕容勝是不善於演戲的人,只能呆立著。 

 虛妄法師、秦方等人因為人太多,都圍過來,卻是擠著。 

 ~~ 

 石天雨使用“天遁傳音”,把情況告訴秦志光,讓秦志光配合他演戲。 

 為什麼只對秦志光一個人說呢? 

 因為其他人不明真相,只要秦志光哭起來,其他人必定傷心大哭。 

 如此演戲,就更像是石天雨身受重傷了。 

 既然都好心好意的幫助巴圖汗國平叛,決不能讓自己的兵將與巴圖汗國的兵將撕殺起來。 

 否則,相助巴圖汗國的這場平叛就沒有意義了。 

 ~~ 

 秦志光便大聲嚎哭起來,泣聲呼喚:“石將軍,你怎麼傷的這麼重呀?石將軍,你若是有什麼三長兩短,我們該怎麼辦呀?” 

 慕容勝見狀,當真是哭笑不得。 

 只是下令錦衣衛做好警戒,可以正當防衛,但切莫主動生事。 

 秦方、程度等人不明真相,看到秦志光哭的這麼傷心,不由也傷心的嚎哭起來。 

 ~~ 

 秦志光低聲對羅寶忠說道:“賢弟,你扶著石將軍,我來給石將軍運功療傷,給他輸氣。 

 你留足體力。平叛徹底結束了。不知道巴圖人會對咱們怎麼樣? 

 你得留足體力,對付他們。不然,咱們會全死在這裡。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因為蕭遠死了,蕭聚可能會藉此發難。咱們一路殺來,一路走來,或多或少聽到了一些蕭遠和巴圖公主在感情上糾葛的事情。 

 感情糾葛比平叛更可怕。懷恨更遠,更久!” 

 ~~ 

 秦志光說罷,瞟了巴圖銀萍纖腰間的巴圖力丸的首級一眼,看到了那裂成很多碎片的大錘,又回頭看看蕭聚傷情及憤怒的神情。 

 心裡知道怎麼回事了。 

 ~~ 

 羅寶忠含淚應了一聲,又提出建議,大聲說道:“好!找處房子吧。這裡太熱了。石兄傷勢重,肯定受不了。” 

 秦志光點了點頭。 

 羅寶忠抱起石天雨,走進一間破房子裡。 

 秦志光抹抹淚水,踏入了破房子。 

 慕容勝及錦衣衛執刀警戒,連馬都牽好了。 

 因為秦志光剛才說了那麼的一番話。 

 大家不能不防。 

 羅寶忠扶著石天雨。 

 秦志光坐在石天雨身後,雙掌貼在石天雨的後心上,合上眼睛,佯裝運功輸氣。 

 ~~ 

 “遠兒,遠兒!”蕭聚跑過來,看到蕭遠慘逝在巴圖銀萍懷中,不由放聲大哭,落淚如雨,泣不成聲地呼喚著蕭遠。 

 ~~ 

 巴圖銀萍回過神來,將蕭遠放下,起身滴著淚水,哽咽地說道:“蕭遠將軍為了平叛,英勇殉國,但是,他浩氣長存。 

 巴圖帝國,永遠不會忘記他的豐功偉績。本公主將稟奏母后,為蕭遠將軍請功。 

 韓勝,你把巴圖力丸的人頭收好,回到鶴碧城堡之後,還要將巴圖力丸的人頭傳示各城堡,每城堡懸掛人頭三天。” 

 很機智地高度評價了蕭遠,以便平息蕭聚心中的傷痛和怨氣。 

 說罷,又取下纖腰間的巴圖力丸的人頭,扔給韓勝。 

 ~~ 

 “諾!”韓勝應令一聲,伸手接過巴圖力丸的人頭。 

 巴圖銀萍又對蕭聚說道:“蕭聚將軍,節哀順變。對不起!本公主沒有保護好令公子。” 

 說罷,向蕭聚鞠躬道歉。 

 經歷了一場浴血生死戰,對人生多了一份感悟,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高高在上。 

 現在,也會擇機低低頭了。 

 ~~ 

 蕭聚坐在蕭遠身旁,嚎啕大哭,似沒聽到一樣。 

 巴圖銀萍該表示的,已經表示了。 

 隨即轉身而去。 

 來看望石天雨。 

 看到破房子前,明兵都持刀警戒,而且還牽著馬匹。 

 ~~ 

 巴圖銀萍心頭一震,回頭望望蕭聚。 

 恰好,蕭聚淚眼朦朦地望來。 

 ~~ 

 巴圖銀萍明白了: 

 平叛結束了。 

 蕭聚的兒子蕭遠又死了。 

 眼下,巴圖汗國的兵馬是不會放過石天雨的。 

 鳥盡弓藏,狐死狗烹,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 

 而且,蕭聚敢這麼做,背後是因為有韓德撐腰。 

 而韓德的背後,則是皇太后在撐腰。 

 而秦志光這邊,也敏銳地察看到了絲絲點點。 

 若不是因為石天雨“傷重”,恐怕秦志光已經率眾而去。 

 ~~ 

 巴圖銀萍心道:即便蕭聚敢胡來,他的兵,也就是我的兵。我的兵總不敢胡來吧? 

 巴圖銀萍如此想著,回身踏入了破房裡。 

 秦志光正在給石天雨“輸氣運功”。 

 巴圖銀萍盤腿落坐,側頭低聲問羅寶忠:“羅將軍,石天雨傷勢如何?你部傷亡如何?途經沙漠回吉州城堡,是否帶有足夠的水和糧食?” 

 羅寶忠看到巴圖銀萍滿臉淚痕,心念一動,難過地說道:“石兄傷勢很重,五臟移位。現在,只是為他輸氣續命。五臟移位,則需要回到我們的京都,再請名醫來治。唉!我部傷亡三千餘人,都不知道如何向林丹汗交差!” 

 ~~ 

 巴圖銀萍聞言,芳心又是一陣傷感,珠淚欲滴。 

 望望石天雨蒼白的臉和渾身的血,又不敢伸手去碰石天雨。 

 因為此時秦志光正在運功為石天雨輸氣。 

 巴圖銀萍哽咽的又對羅寶忠說道:“羅將軍,勞煩你和慕容大人了,待會,我引開我的部屬,你們先走出沙漠。” 

 羅寶忠愕然反問:“什麼意思?” 

 ~~ 

 巴圖銀萍只好說道:“我們出去說。” 

 隨即起身走出這間破房子。 

 羅寶忠急忙起身,尾隨而出。 

 ~~ 

 巴圖銀萍東張西望,沒發現巴圖兵在附近,便低聲說道:“我現在真擔心,會有新的兵變。因為我母后倚靠的力量,是韓德。而蕭聚的兒子蕭遠,則是韓德的義子。 

 此前,我只想到平叛。 

 但是,我沒想到平叛之後,我和石天雨的婚事會發生巨大的變故。 

 恐怕現在,走出沙漠之後的南面一帶,母后會在韓德的唆使下,派出重兵,抓捕石天雨。” 

 ~~ 

 羅寶忠驚駭地反問:“真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嗎?我們如此賣力助你們平叛,我們為此傷亡了數千將士。你們轉過身來,卻要對我們斬草除根嗎?” 

 甚是憤憤不平,驟然握拳,瞪圓了眼珠。 

 ~~ 

 巴圖銀萍抹抹淚水,慨嘆地說道:“光是平叛,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但是,這涉及到我和石天雨的婚事。事情,就變得複雜了。我也是剛剛才發現蕭聚的神情不對。” 

 ~~ 

 羅寶忠怔怔地聽著,心裡慢慢平靜下來。 

 心道:憑老子的武功和槍法,這幫鳥巴圖兵,沒有人是老子的對手。哼! 

 ~~ 

 巴圖銀萍想到自己與石天雨的關係,也不瞞羅寶忠了。 

 遂繼續分析情況,低聲續道:“首先,蕭遠死了,石天雨沒死,蕭聚必定妒忌上天垂愛石天雨。 

 其次,蕭聚一直都希望我當他的兒媳婦,並通過韓德多次出面說親。蕭遠死了,蕭聚也已經夢想破滅,他必定不願意看到我和石天雨的婚事,必定會置石天雨於死地。 

 再次,我母后年少時與韓德有一段情,韓德現在是我母后在朝局上的倚靠,韓德必定會唆使我母后滅了石天雨。” 

 ~~ 

 羅寶忠憤憤地說道:“你母后就不會看在我石兄助你平叛的功勞上嗎?現在,石兄可是身受重傷,拜你所賜,拜你們巴圖汗國的內亂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