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開局馬超絕不坑爹 作品

第350章 封賞功臣,入襄陽城!

  馬超問他:“何時可以入城?”

  蔡瑁掂量一下,低著頭,態度謙遜地回答:“穩妥起見,君侯最好明日再入城。”

  馬超採納了蔡瑁的提議,說:“既然如此,你今日不必回去,今夜留在樊城,明日陪我一同渡江。”

  顯然,馬超對蔡瑁還是有防範之心的。

  他之所以召蔡瑁和王凌一起來江北,其實是為了防止襄陽城發生變故。萬一呢?萬一蔡瑁假意投降,實則另有謀劃,那將會很可怕。

  馬超有意提防,但蔡瑁實際沒那麼多想法。

  在蔡瑁心中,他實際是用自己的名聲,為襄陽蔡氏換取入朝發展的機會。畢竟劉表待他不薄,如果不是為了讓家族勢力更上一層樓,蔡瑁寧願死也不會背叛劉表。當然,馬超擊敗蔡瑁,殲滅荊州主力軍同樣會影響蔡瑁的判斷。

  當晚,王凌坐船返回襄陽,奉命收拾戰後的事宜,為馬超順利進入襄陽做鋪墊。

  馬超則在樊城寫起文書。

  若要問是什麼文書?那自然是封賞荊襄士族的奏疏。

  馬超留下蔡瑁的決定發揮作用,在蔡瑁的協助下,馬超讓孟建和龐統起草了封賞奏疏,將荊州有重要影響力的士人全都給予官職。

  如蒯越、劉先兩位地位僅次於蔡瑁的荊州士人,馬超決定表舉蒯越為太子中庶子,表舉劉先為諫議大夫。這都是朝中相對重要的官職,以示馬超對荊襄士人的厚待。

  有蔡瑁牽線,馬超相信本地士族們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當然,除開要招攬荊襄士族,馬超還要做好戰後的封賞!

  賞罰乃國事,必須重視。

  當晚,馬超和龐統、孟建為克定荊襄的功臣們排序。

  在馬超的授意下,郭援名列第一!第二王凌,第三張郃,第四孟建,第五龐統,第六郭淮,再之後是張橫、梁興、王平、馬岱等將。

  馬超如此排列,其中自有深意。

  誰都知道,佔領襄陽的關鍵其實是王凌率漢中軍突襲襄陽。而郭援的戰功,其實只和張郃在伯仲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