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風起:家父秦始皇 作品

第53章 錢幣之患,商賈之弊

  扶蘇這才親身體會到了商人之弊,難怪古代一直都是重農抑商,古代都是小農經濟,男耕女織,脆弱易被破壞,而商人的出現,更加劇了這種風險,他們唯利是圖。

  舉個例子,某個鄉里有兩村莊,都種植小麥和藥材,都能實現自給自足。

  這天,來了一個商人,他發現東村的地更適合種藥材,西村的地適合種小麥,經過他一番你們聽我的大家吃香的喝辣的的激情宣揚後,成功說動了兩村百姓。

  從此,東村只種藥材,西村只種小麥,豐收之後商人就會來收購,或者兩村互市,這樣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兩村的生活都好起來了,事情向著好的一面發展。

  但是,有一年,東村鬧蟲災,藥材一無所獲,沒了藥材,就換不到食物。

  這時,商人又出現了,他說可以將糧食借給你們,只不過以後收上來的藥材要用來還債,東村有辦法嗎?沒有辦法,不答應只能餓死。

  答應之後,第二年,收成不好,藥材只夠換的飽腹的糧食,那債怎麼辦呢,商人可不是善人啊,還不上就加一點吧,這就是,息。

  過了幾年,債沒有減少,反而增多,商人想了個辦法,大發善心,既然你們還不起,那就用田地來抵債吧,這樣一通操作下來,百姓成了流民,或者成了佃戶。

  那西村怎麼辦,西村的土地全部成了商人的土地,土地就合法完成了兼併,這些百姓就成了流民,成為帝國之中不穩定的因素,這就是商人對小農經濟的破壞和打擊。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商人能大大解放生產力,卻不是在古代,古代小農經濟太過脆弱,一點風險就能把他們摧毀。

  流民的增加,就是帝國的不穩定因素。

  而現在,臨淄城中的錢幣兌換,與上面的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抓住各國貨幣的不同,抓住秦國軍法的漏洞,大肆斂財。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事不假,但是,這是在兩千年前,現在商人的社會地位,比農民還低。

  而各國貨幣,各成定式,混亂不堪,商人從中取利,百姓交易混亂,未成定額,統一錢幣竟然一事迫在眉睫,既然如此,那就先從臨淄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