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輕衣 作品

第218章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蕭何月下追回良臣

 韓信談到馭將之法時,他所強調的核心觀點只有一個:每個人都應該專注於自己分內之事,不要去幹涉他人的事務。 

 尤其是當軍隊遭遇襲擊時,各個軍帳首先要做的就是就地集合並保持警惕,耐心等待新的指示,絕不能像沒頭蒼蠅似地四處亂竄。 

 實際上,敵人衝擊陣營可能會帶來一些損失,但真正毀滅性的災難往往源於己方人員的無序奔逃。 

 一旦有人逃離,那麼整個軍帳中的大多數人很可能會陷入崩潰;而如果一個軍帳中的所有人都開始拼命逃竄,這種恐慌情緒將會迅速蔓延至周邊人群,最終從小溪匯聚成洶湧澎湃的巨浪。 

 秦子玉對韓信的這一理念深表贊同。在軍隊中,統帥需統御大將,大將則要管理校尉,校尉再統率普通士兵。 

 如此分層級管理,實則考驗著統帥的居中調配能力。若能有效調度,則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於局部地區,進而不斷擴大優勢,並最終牢牢掌控住戰爭的主動權。 

 如果調度不得當,就會給敵人留下可乘之機,即使擁有兵力上的優勢也難以充分發揮出來。 

 韓信以治粟都尉府的官吏為基礎,開始運用《太公兵法》對他們進行訓練,不久便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韓信變得越來越焦躁不安。 

 更何況此時的漢王國勢日益強盛,還有著蜀地艱險的天然屏障。即便偶爾有山民作亂,也只需派出周勃和灌嬰前去鎮壓即可,連樊噲都幾乎沒有出手的機會。 

 漢王長期處於太平時期,新近招募的士兵根本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鬥。 

 而且各級軍官們都還年輕力壯,職位基本沒有空缺。再加上現在已經沒有戰爭的緊迫壓力,漢軍自然也就找不到正當理由來擴充軍隊規模。 

 這樣一來,韓信只能繼續在治粟都尉這個職位上虛度光陰。 

 而對於一個立志要馳騁天下、一展宏圖偉業之人而言,這種狀況簡直就是無法忍受之事。 

 韓信的耐心正一點一滴地消逝著,他覺得自己在漢軍裡已難有出頭之日,便心生去意,計劃離開漢國,到廣袤的中原地區碰碰運氣。 

 當秦子玉得知韓信要出走時,二話不說立刻前去找大司農蕭何商議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