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輕衣 作品

第68章 爭論兵之道書生意氣,悟透世界觀道樓奠基

 “孔方同學,你說?”陳慶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點名讓孔方發言。 

 “老師,我認為秦子玉同學關於兵之道的觀點失之偏頗。咱這裡講的道,是兵法之道,僅限於統一思想的說法,似乎過於籠統了。我認為這裡的道是主將之道,需要主將對於即將到來的戰爭有著清晰的認知。都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兵法之道,其實就是要先做到自知,再琢磨對手的特點。唯有將自己瞭解透徹了,才有能力把合適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上,也可以說是知人善任,從而在各個方面剋制對手。”孔方說道。 

 “孔方同學,你的意思是說我第一次帶兵識人不明?”陳慶之還沒有開口解釋,趙勝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那是自然,你連手下人的心思都沒有了解清楚,更沒有進行有效的磨合。就那樣直接拉上戰場,純粹是自取其辱。那些人可以全身而退,足以證明了其戰鬥力所在的層次。而你卻沒有打贏,足以讓大家認定你僅僅是紙上談兵的二世祖而已。保持沉默,聽從命令,並不代表大家尊重你,支持你。其實就是用敷衍了事的略排擠你這個人,希望你知難而退。”孔方回答說。 

 “你說的好有道理的樣子,只可惜我根本就聽不懂,那你認為兵法首重的道是什麼?”趙勝問道。 

 “道即道理,也就是師出有名。出兵的理由不僅可以用來彰顯正義,還可以說服自己人,讓大家積極戰鬥,勇於犧牲。就這樣讓大家把自己擺在正義的一方,從而理直氣壯的朝著對手揮刀。”孔方回答說。 

 孔方的見解很有道理,秦子玉很快就明白了仁者無敵並不是空穴來風。師出有名,代表著一種心理優勢,從而化解斬殺敵人的恐懼,把戰鬥力完美呈現。 

 唯有無所畏懼,才能發揮一支軍隊全部的戰鬥力。雖說兵精將勇才是克敵制勝的不二法寶,卻也不能忽視師出有名的影響力。唯有兩者相結合,才能真正的化干戈為玉帛,從而共謀發展。 

 孔方之仁,不僅把自己擺在了正義之師的位置上,還折服了敵我雙方。他能夠住進甲02宿舍,果然非同凡響。以仁為道,實力深不可測。 

 師出有名,伐敵是為仁。手下之兵對敵就有心理優勢,出手自然就是特別的果斷。 

 “孔方同學,對敵人的仁慈,是否會影響自己人的安全,倘若出了問題,又該如何評判呢?”秦子玉問道。 

 “得失之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縱虎歸山雖說危險,卻也可以消減敵人的鬥志,打亂對方的節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孔方回答說。 

 孔方認為,大義名份至關重要,擁有大義名份,其實就是掌握了主動開戰的權限,敵對方就只能被動挨打了。 

 正義之爭牽連甚廣,很容易就造成了誤傷,想要扳回局勢,就得付出更多的犧牲。 

 “孔方同學,你的觀點很不錯,道即大義名份的說法也很新穎。只不過我認為道就是道路,或者說是軍事進攻路線更為準確。兵法之首的道,其實可以理解為找到敵人的位置,制定路線,從而一舉破敵。”陳慶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