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轉移矛盾

 一時間,朱棣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而李世民這時也發來了提問,“是不是大唐的窗口期也不多了?” 

 “大唐的窗口期還是挺長的。”蕭盼盼思索著說道,“但同時吐蕃也迎來了它的窗口期。” 

 李世民神色一緊。 

 “隨著氣候變得溫暖,吐蕃地區的積雪開始融化,可耕地面積變大,能養活的人口也變多,軍隊也自然壯大了起來。所以吐蕃的崛起和衰落,基本上和唐朝的發展曲線是相似的。只是吐蕃那個地方承受災害能力肯定弱於中原王朝,所以吐蕃廢了,唐朝還能以藩鎮割據的形態續命。” 

 李世民苦笑了一下。 

 “不過還是那句話,您所處的時代,整個社會結構就屬於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狀態。但如果真的能對江南地區實現大開發,同時保證黑麥,玉米,土豆這些農作物的引入。外加上煤鋼聯合體的建設,續命是沒有問題的。特別是煤,棉花的大範圍推廣和應用,對抵禦寒冷是有奇效的。” 

 蕭盼盼頓了頓,補充道,“以上方法,對哪個朝代都有參考意義。” 

 “我的時代沒有進入小冰河期嗎?”劉徹提問道。 

 “沒有,但你的時代天災比較頻繁,不過這也側面上助推了您對外戰爭的成功。” 

 劉徹一頭霧水,天災頻繁為什麼會助推戰爭成功呢? 

 “從史書的大概記載來看,西漢時期發生的水旱,蝗蟲,地震,瘟疫,雪災,火災多達215次,其中從高帝元年到武帝后元87年,就是您在位的最後一年,共發生災害111次,而您的時代就是這些災害的集中爆發期,各類災害發生了大概52次之多,而且是交替甚至併發出現。” 

 這串數據,讓武帝時代的人們都感到了不安。 

 “這裡再次強調,這不是什麼上天示警,天人感應是扯淡的,這是自然現象。董仲舒先生,換個方向,您的那套理論目前肯定是沒用了。” 

 董仲舒有些無語,他能不知道嗎?那玩意兒畢竟是他自己寫出來的,其中有多少牽強附會他自然清楚,他從一開始就只是想給皇帝套個籠子而已。現在這個想法自然因為光幕的存在落空了,所以當下的他,不得不把研究方向轉移到民心即天心的課題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