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為灑脫 作品

第122章 結構與機密

 龍山基地,前身並不是一個像現在這樣的綜合性基地。 

 在建國初期,龍王山被選中作為秘密生產基地。 

 專門為核試驗生產一些零部件。不過這也是將近百年前的事情了。 

 後期核試驗成功,加上配套生產基地的集成度提升,龍山基地就逐漸被放棄使用。 

 一直到2000年左右,吳家因為利益分配主要集中於軍工和後勤方面。 

 所以在當時的吳家家主決策下,家族主要向著軍工製造和高科技產業方向發展。 

 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進行軍工和高科技的投資和扶持。 

 自己也開始對一些廢棄的基地進行二次開發利用。 

 2000年的這波策略,截止災變之前,已經持續發展了接近半個世紀。 

 在此期間吳家在海陸空方面掌握了各種先進科技,大量高精尖裝備列入戰鬥序列。 

 與其他家族依託重兵來保證勢力的方式相比,可持續性與發展深度是吳家的特點。 

 在這些軍工基地之中,龍山軍事基地是規模最大,先進程度最高的一座。 

 在原本核工業的四層建築結構基礎上,工兵部隊將龍王山向下繼續深挖。 

 在不破壞山體結構的情況下幾乎挖空了一座山。 

 現在的龍山基地,上下共計16層。 

 從上往下數,前10層位於山體上部。 

 山體表面是防禦工事,全方位佈置了各類武器裝備。 

 防空導彈,重型陸基多用途導彈,甚至附帶有四座中大型導彈發射井。 

 當然,超過基地防禦必要範圍的武器,其調用需要經過軍委的同意。 

 不過秦濤感覺,自己應該是能跳過這個授權程序,直接使用中遠程導彈。 

 不過這個玩意,目前也沒什麼目標需要自己來用到它。 

 畢竟中大型導彈一出洞,那自己的位置就瞬間暴露了。 

 基地第十層,位於防禦工事之下,內部空間由穹頂支撐。 

 雖然這裡是最接近外部的空間,但是在穹頂和裝甲板,以及花崗岩山體的三重保護下,防禦能力已經超過了100米厚的鋼筋混凝土。 

 第十層主要用來停放各類載具,包括運輸車輛和裝甲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