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藕牛 作品

第451章 給你們臉了

 何況造福家鄉這個詞說的好聽,但什麼形式才是造福家鄉啊。 

 給老百姓發錢是造福家鄉,幫著家鄉修路就不是了? 

 幫著蓋學校,蓋活動中心,讓孩子有好的上學場所,讓老人有休養的地方,那就不是了? 

 落實到最終,那不還得是讓大家記住江遠這個人,念江遠這個人的好處,這才是江遠所求的造福家鄉嘛。 

 那衣食住行用,什麼才能把這件事情定下來,在他看來,像是其它那些東西,都只能給別人帶來一小段時間的富足,不長久。 

 而且人都是健忘的,等事情過了,江遠這個名字,也就是個名字了。 

 只有食,才能一直流傳下去,也能讓他從中得到更多的好處。 

 就比如蓋幾所學校,那學校運營是不是得有食堂,是不是得有小超市,看似不起眼,但前前後後長流水的利潤,加起來就很可觀了。 

 江遠投了學校得了名,當地百姓即使沒有得到好處,可總歸自己或者其它的孩子得到了一個上學的好地方,也算得了利。 

 自己跟著忙前忙後,拿一點中間輔助的利潤,這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這不比投那些房地產,機械工廠等等的東西強多了,也實用多了。 

 所以在他看來,人家江遠那麼大一個京都的大老闆來吳縣投資,他有毛病才會拿自己的錢來吳縣這個“窮”地方掙錢呢。 

 全國那麼多的好地方,上億的資金隨便上哪裡不比來吳縣強,只能說這些人讓金錢迷了眼睛,看不到江遠的本意。 

 當然,他也不會傻到跟這些人爭辯,自己實力不行,還扛不動跟江遠合作的事端,渾水摸魚才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而且他也有點小心思,他能想明白的事情,其它人不見得想不到,只不過是因為他們自己處在的位置,讓他們不得不按著這個方向來走。 

 要不然就算眼前放著一座金山,拿不到,對他們來說,清醒的看到了江遠的底牌又有什麼用處。 

 一行人對於江遠的回答各有心思,欣喜的有,平淡的有,不滿的有,各式各樣,所以連帶著後邊跟江遠的互動都變得不太自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