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清 作品

第九十九章 北漠之變

然而,無論北漠王之死的真相是什麼。他死後誰能繼承王位才是所有人最關心的。

在此之前,北漠大王子出身正統,又得北漠王看中,是最有可能繼承王位之人。

可如今他連帶著兩個兒子都被達勒殺了,自然是不可能繼承王位了。剩下的也就只有達勒最適合成為新的北漠王了。

但是,北漠王妃對於讓達勒繼承王位一事反應激烈,她宣稱寧願跟達勒魚死網破,也不會眼睜睜看著他這個殺父、殺兄、殺子侄的孽障登上北漠王位。

但達勒卻不肯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不停地安排人運作,想要獲得足夠的支持。

雙方這回誰也不願退讓,眼看著內亂將起。

這時候,有人提出效仿中原王朝的先例,讓大王子次妃之子繼承王位,二王子達勒為攝政王叔,暫且統攝朝政。

這個提議一出來就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大家都不想再每日擔憂內戰何時發生,也不願看著有不顧人倫之嫌的達勒繼承王位。

而且,王座之上若是坐著幼主,那可比成年君王要好糊弄多了,大家的日子也更好過些。

隨著支持的聲音越來越多,達勒和北漠王妃只得妥協。

很快,新的北漠王就確定了,正是胥琰的胞弟。不是沒有人提過讓胥琰繼承王位,只是胥琰已經很久沒有在王庭現身了。

大王子當時派胥琰秘密出使大齊,對外宣稱胥琰近期會在九寒原閉關修煉,以防備達勒的耳目。如今局勢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再隱瞞也沒有意義。

大王子次妃便當眾宣佈,胥琰在北漠王和大王子的指示下,秘密前往大齊,向大齊朝廷表明北漠王庭並非有意掀起戰事,希望能共同應對叛賊達勒,恢復兩國和平的態度。

不管這個說法能不能是否可信,如今胥琰人在大齊卻是毋庸置疑的。北漠掌權的貴族們自然不會再考慮讓他回到北漠繼承王位。所以最終只能選擇胥琰的胞弟來當新一任的北漠王。

新王人選確定後,北漠王庭很快就舉辦了先北漠王的葬禮和新王的登基儀式。

大王子次妃,也就是胥琰和新王的母妃,被封為王太后。北漠王妃加封為太王太后,而達勒則被封為攝政王。就連人還在大齊的胥琰,都被封為明王。

此外,太王太后還在達勒的強烈反對下,要求群臣同意王太后坐在新王旁邊聽政。

北漠王庭此前畢竟一直在大王子的掌控之下,大部分的朝臣都效忠於他。大王子死後,他的兒子成為新王,這些人自然轉而效忠新王母子和太王太后。

所以儘管達勒強烈反對,他與王太后二人共同主持朝政的格局最終還是成立了。

而在新王登基後的第一次朝會上,王太后和攝政王就在是否停止對大齊征戰一事上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王太后認為兩國維持了二十年的和平殊為不易,不應因一己之私讓兩國子民再受戰爭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