餮饕 作品

第169章少林寺

 大唐帝國的建立因為得到少林寺僧人的幫助,朝廷更是不斷賜給少林寺大量財物,還經常大興土木,修築佛塔寶殿,皇帝、皇后也常遊幸嵩山和少林寺,尊為佛門寶地。 

 當時的少林寺擁有土地,多達一萬四千多畝,寺基五百四十多畝,寺廟建築五千四百一十八間,僧人二千多名。 

 正如《少林寺碑》所記,妙樓高閣,俯瞰為林,金剎寶鈴,上搖清漢。 

 天冊萬歲元年,即695年,武則天封,把嵩山,改年號為萬歲登封元年,登封縣名,由此而得。 

 開元十年,即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僧一行,到少林寺修建玉殿,僧一行精心設計建造了一座梵天宮殿,雕工極其精湛,使之懸日月光華,建佛地園林,動煙雲氣色 ,少林寺面貌煥然一新。 

 宋代理學興起,佛、道、儒三教合流。 

 理學家的思想深受禪宗的影響,禪宗及禪宗祖庭少林寺,得到史無前例的發展。 

 宋雍熙年問少林寺,所藏佛經達到九千五百餘卷,少林寺被稱為天下第—名剎。 

 到了元朝,少林寺更是興盛於一時,元世祖忽必烈欽命,福裕和尚前住持少林寺。 

 在此期間,福裕創建了少林寺的鐘樓、鼓樓,興什起廢,訓徒說法,施者如嶽,來者如歸市,當時有僧人兩千多名。 

 元朝時,少林寺對外開放,日本僧人邵元久居少林,擔任執事僧、當山首座和尚等職務,並屢有建樹。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做過和尚,對佛家寺廟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明朝的歷代皇帝對少林寺也是呵護有加,經常加以整修,使金碧輝煌的殿宇常修常新。 

 由於少林僧人在抗擊倭寇戰鬥中,為明王朝拼死效力,朝廷不僅免除少林寺的糧差,還為少林寺新修了千佛殿。 

 明朝歷代帝王的皇子中,先後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 

 清朝對少林寺的重視程度, 到了空前的地步,康熙皇帝親筆御書少林寺三字,使千年古剎更是風光無限。 

 在大規模的整修重建中,以雍正十三年的工程規模最為浩大。 

 雍正皇帝親覽寺圖,審定方案,把雍正十二年漕運節省米價,和河南省的積存公款全部花光,寺周圍成材柏樹砍伐殆盡,創建了少林寺山門,重修了千佛殿、寮房等寺院建築。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親臨少林寺,夜宿方丈室,並親筆題詩立碑。 

 現在少林寺御碑亭內還保存著《乾隆御製詩碑》,碑上錄上乾隆書寫的唐代詩人沈佳期韻《宿少林寺》五律詩。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千四百多年來,儘管少林寺屢遭戰火焚燒,但是由於受到歷代朝廷的重視和關護,也是屢燒屢建,才使少林寺這一千年古剎光彩不滅,輝煌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