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魚之夢想 作品

第260章 長城的修與扒之論

 往次對大明的戰爭就是劫掠,整個大軍,那是走哪吃哪,而且還要吃完還拿,根本不需要後勤物資的隨軍補充。 

 在經過了兩次和呂謀的對戰之後,終於讓大清的君臣明白了,戰爭中後勤物資的關鍵所在。 

 他們放棄了當初還鄙視中原的軍隊,為什麼每一次戰爭,都要冒著被敵方截獲後勤的風險,在後方向前線運輸糧草物資,這種愚蠢的行動。 

 結果在上兩次的戰役中,他們就被深深的教育了。這時候他們才知道,自己已經不是強盜集團了,而是一個真正的國家了。一個國家發動的戰爭,和一個強盜集團發動的戰爭,在本質上的區別了。 

 為此,多爾袞不但要徵求老天爺的同意指示,還要募集這場規模龐大戰爭的充足後勤補給。 

 七十萬人一天的吃喝拉撒,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每日消耗都是天文數字。 

 尤其是從遼東向長城一線運輸糧草物資,那漫長的道路,所需要的車馬民夫更是達到了百萬的數字,就是這車馬民夫的消耗,其實比前線軍隊消耗的數量更加龐大。所以他必須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 

 這樣的戰爭動員要想保密,那絕對是不現實的。 

 更何況在這個年代,人們還沒有保密的切實意識。不但對這樣的戰爭不加以保密,反倒是出於動員和提振民心的角度出發,還要大張旗鼓的宣傳。 

 就比如說在北宋,金國圍困汴梁,宗哲準備帶兵偷襲金國的大營。 

 結果天剛黑,整個汴梁城的居民百姓,就都跑到了城頭,站在城牆上敲鑼打鼓,預祝偷襲的將士馬到成功。 

 這就足可以說明,在古代保密意識的缺失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天氣的問題。冬天的時候草原上朔風呼嘯,能凍死人的。同時他們也想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發動對大明的戰爭,用來破壞大明春耕生產,消耗大明的實力。 

 以上種種原因,就給了呂謀的大明三個月的準備時間。 

 “三個月對我們來說,修繕加固長城,雖然時間緊迫,但也已經足夠了。這一次我們要將長城打造成一個堅固的防禦體系,將敵人擋在長城之外。讓古老的長城,再一次成為我們漢人堅固的保護屏障。” 

 對於呂謀這樣的說辭,坐在下面的吳三桂和齊飛,對他這種出爾反爾的論調錶示了極度的鄙夷。 

 想當初你第1次跨出長城,進入草原的時候,可是當著大家的面評價這個長城,說是什麼對敵人的防禦作用沒見起到多少,卻成了限制漢人對外發展的藩籬。你可是信誓旦旦的說,在你有生之年,一定要扒了他,解除害人對疆域拓展的禁錮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