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酥慄 作品

122.進貨 上萬的貨哎

陳青妤和蔡明明兩個女同志一起出門, 陳青妤雖說明面兒上是第一次,但是實際可不是。相比起來,蔡明明這個幾乎每年都要坐火車的人, 陳青妤反倒是更拿事兒。




兩個人在武漢倒了車,這一趟呼哧呼哧,從四九城上車到羊城下車,一共用了四天。




沒有辦法, 現在火車速度就是慢, 半道兒還要讓車。




陳青妤還是第一次感受這種事兒。這感觸挺新鮮的,但是在車上時間長了也是真的煎熬。這一路折騰,她們兩個下車的時候,感覺人都要餿了。




陳青妤活動胳膊腿兒, 感覺人都要僵硬了。




這話半點也不誇張的, 真的如此,一路都是硬座,算上倒車的時間都四天了,能不僵硬嗎?




陳青妤嘟囔:“怪不得現在的人很難出遠門, 真是太辛苦了啊。”




蔡明明點頭,這條路可比她回孃家更長更累。




蔡明明低頭聞聞衣服, 說:“我感覺自己都有味兒了。”




陳青妤:“那誰說不是呢?”




他們在車上好幾天都不能洗漱, 還有人脫鞋有人抽菸有人吃這個那個的,車上的味道那可真是簡直了。陳青妤這會兒再次慶幸她是冬天出門,要是換了夏天, 更完犢子。




不敢想, 真的不敢想那味道得多衝。




陳青妤深深的吸了幾口清新的空氣,這才感覺自己像個人樣兒了。




蔡明明也緩和了不少,先頭兒在火車上, 真是咣噹的面有菜色。




“小陳,我們現在去哪兒?”




陳青妤:“我們先找個地方住下,然後洗漱一下,這個樣子實在太邋遢了。等我們稍微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再出門打聽一下去哪裡那貨更好。”




“行,聽你的。”




蔡明明兩眼一抹黑,她跟著陳青妤一起走,兩個人順著人群一起出了站臺。




羊城的車站跟四九城真是差不離,人都一樣的多。




車站有不少人再招攬客人,兩個人剛出來,就有一箇中年女同志過來,喜盈盈的:“大妹子住店不?經濟實惠,特別合適。”




陳青妤擺擺手。




中年女人不死心,眼珠子轉了轉,說:“你們是外地來的吧?來這邊幹啥啊?既然來了,就去我們那兒看看唄?我們哪裡真的不錯,除了住店,還給人介紹工作呢。介紹工作不收錢的。”




陳青妤也懶得搭腔兒,再次擺擺手,她拽著蔡明明兩個人一起往前走。




中年女人:“你們這著啥急啊,我們那兒……”




陳青妤理都不理,中年女人唾了一口。繼續奔赴下一個乘客。




陳青妤和蔡明明聽著她推銷:“我家店裡還有水靈的妹子,你就來,保準好……”




蔡明明目瞪口呆,使勁兒拉了拉陳青妤,說:“她她她,她這話不是我想的那個意思吧?”




陳青妤:“就是你想的那個意思。“




蔡明明震驚:“這也太大膽了,那就不怕被抓了?”




這種事兒不是建國後就取締了?




陳青妤失笑:“他們都且小心呢,你以為他們自己心裡沒數兒?幹壞事兒心裡都明鏡兒的,她們肯定很小心的。而且,也不一定是真的幹那個,她們主打的就是一個忽悠,把人忽悠過去住店。有沒有什麼別的服務,還不是他們說的算?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到時候人都在店裡了,他們還敢咋呼?而且你別看現在說著便宜,真是進去了,保不齊就得只穿褲衩子被攆出來。這些在火車站拉客人的,我們遠著就是了。”




蔡明明:“我的天。”




大震驚。




蔡明明覺得出門一趟比在家一年的閱歷都多。




“你咋知道這麼多啊。”




陳青妤眼神閃了下,說:“我計劃要出門,當然要多打聽一些啊,不然出門上當受騙怎麼辦。”




“還是你厲害。”




陳青妤嘿嘿笑了一下。




她們兩個人出了站,陳青妤左右看了看,找到了公交車,領著蔡明明過去。




蔡明明:“咱們這是去哪兒?找住的地方嗎?”




陳青妤點頭,她說:“就這兒了,等公交車吧。”




車站人也不少,感覺只要一出門,到處都是人,這會兒沒別的,就是人多。陳青妤和蔡明明都只背了一個書包,輕裝上陣,倒是比別人輕鬆。從這一站上車的,十之八-九都是大包小卷剛下車的乘客。




蔡明明出門一頭蒙,所以跟著陳青妤,她說啥是啥。




等兩個人下了公交車找到正規的招待所,蔡明明這才吁了一口氣,說:“幸好有你,讀過書就是不一樣,要是我自己都不敢走了。”




陳青妤:“這有啥不敢的?咱們就是出門少,慢慢就習慣了。”




她們開了一個雙人間,兩個人都有點好奇,到處看了看,果真很有時代特色,那就是,啥也沒有。洗漱上廁所都是要去外面走廊裡的。




陳青妤覺得不是那麼方便,不過還是說:“我現在去洗漱一下,你去嗎?”




“去!”




這一路真是膩歪死了。




陳青妤跟蔡明明一起去洗漱的,水房倒是沒啥人,別看他們出門是二月末,但是四天過去,已經是月初了。羊城的天氣和四九城的天氣可不一樣。




這裡雖然不是炎熱的天兒,但是也比四九城暖和不少的。




她們穿著大棉襖,還是有點躁得慌。




陳青妤也沒打熱水,直接涼水洗了洗,只是洗完也沒太清爽,畢竟,這衣服都沒換。




人靠衣服馬靠鞍,陳青妤說:“我打算等一下去看看有沒有賣衣服的,我要換一身。”




蔡明明:“啊?”




她懊惱:“我都後悔沒帶一套換洗了。”




陳青妤:“我想到了,不過我還是打算在這邊買。畢竟也不知道天氣啥樣,帶了過來不合適咋辦,倒是不如來了再來。”




蔡明明小聲:“我沒有票!”




她錢是帶了的,咬咬牙買一身也行,但是沒票啊。




陳青妤格外理直氣壯:“我也沒有票,不過我覺得肯定有不要票的地方,我們等會兒出去看看?”




“行。”




兩個人商量好了,直接出門,嗯,這就是沒有帶很多行李的好處,完全不擔心丟東西的。兩個人一起出門,出門前陳青妤去櫃檯問了問,這才再次追上蔡明明。




蔡明明:“我們去哪兒?”




問完了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她比陳青妤大了七八歲,但是出門感覺自己像是瞎眼懵,啥都不知道,一水兒的指望陳青妤。陳青妤:“這邊跟咱們四九城不一樣,已經有一些沿街的小店了,那些小店也賣衣服的,基本上不要票。”




“啊?”




蔡明明眼珠子瞪的大大的。




“不要票?”




陳青妤點頭:“不要。”




她說:“我剛才跟櫃檯的姑娘打聽的,她說不少店鋪款式都挺多。”




“那咱去嗎?哎,這不要票會不會格外貴啊。”




陳青妤點頭:“是吧,聽說還有港城來的貨,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怎麼聽怎麼像是吹牛咧。




“啊!那那那!那咱就去?”




他們這個牌面,真的買得起嗎?




陳青妤想了想,說:“我剛才又想了下,我們還是要去的,不過我們倒是也不用買。”




“白要人家也不給啊?”




陳青妤噗嗤一聲笑了出來,說:“嫂子你說什麼呢,咱又不是土匪,咋還能白要。”




這啥惱迴路啊!




她說:“我的意思是,是我想差了,我本來覺得人靠衣服馬靠鞍。但是又一想,我們是來拿貨的,過來拿貨的不少都是從外地來的,邋遢點也不奇怪。我們直接去批發市場拿貨,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在周圍稍微逛一逛,看看這些店家賣的都是什麼款,我們心裡也有數兒,倒時候也知道什麼款式是熱門的。”




“哎,你說得對!”




想到不用花錢再買一身裝備,蔡明明還挺高興的。




她說:“那我們現在走,不過我們看著有點邋遢,人家不會給我們轟出來吧?”




這個擔心可不是胡思亂想,現在就這樣,那供銷社還寫著不允許毆打顧客呢,你看看,你看看吧。




陳青妤嘀咕:“轟我們,我們就走唄,這有啥。”




“那也是……”




雖然丟臉,但是又沒有人認識他們,這麼一想,就輕鬆很多了。




兩個人很快的出門,她們住的位置還不差的,出門都不用坐公交車,沒走多遠就來到一條街,看起來很繁華,開店的不少,擺攤兒的也不少。




蔡明明:“我的天。”




陳青妤:“走。”




她上輩子沒來過羊城,不過這也沒啥奇怪的,沒去過的地方多了。不過作為一個擁有現代靈魂的人,她還是很落落大方的,一點也不露怯,明明普普通通身上還帶著剛從火車上下來的味道,但是就是能大步流星的挨家逛。




哦,白眼兒也沒少挨。




但是沒關係,這有啥啊!




蔡明明臉紅跟在陳青妤後頭,慢慢也有點習慣了,主要是陳青妤太淡定了啊。




搞得她像是一隻見不得人的大耗子。




兩個人從街頭走到街尾,逛了好幾家。




蔡明明呲牙裂嘴:“這也太貴了。”




陳青妤不僅敢進門,還敢厚著臉皮問價錢,不過不知道是不是人家看他們買不起故意嚇唬人,要價很高。




“一條裙子就八十?她怎麼開得出來啊?”




“剛才那條牛仔褲,我都沒見過人穿,竟然就要五十。”




蔡明明覺得自己出門一趟真是開了眼:“還有那個老頭衫,竟然要二十五。”




這價格是比四九城更狠了。




陳青妤:“他們報價不實惠的,我估摸都能對半砍之後再對半砍。人家看我們買不起,懶得應酬我們,開個大價錢給我們嚇走呢。”




“啊,怎麼這樣啊!”




陳青妤:“我們就是看看熱門款,進貨不在這邊。他們開多少都沒關係。”




她笑了笑:“我們這樣邋遢還有味兒進人家店,被嫌棄也正常,本來也是我們不怎麼厚道,所以就別管人家是啥態度了。咋樣,你看完有啥感覺?”




蔡明明:“啊?怎麼還帶提問的啊。”




她琢磨了一下,說:“我覺得賣啥樣的都有,不過沒有冬裝了,基本都是夏天的。”




她感嘆:“這天熱還早著呢,這也太早了。”




陳青妤:“我覺得不早了,不少人拿貨都是提前一季的,早點賣才能搶佔先機。”




陳青妤其實也挺激動的,這是她第一次“創業”,那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做好了。她說:“我打算明天就去批發市場看看。”




蔡明明:“行。聽你的,你說批發市場大嗎?”




陳青妤:“雖然我沒來過,但是那肯定的啊。”




“走吧,找個地方吃飯,我們慢慢商量。”




蔡明明:“羊城真的熱鬧啊,你說都不上班嗎?路上人真不少。”




陳青妤:“四九城也人多啊。”




“那不是一種感覺。”




蔡明明斟酌一下說:“這裡好像很多外地人。”




陳青妤聳聳肩,說:“跟我們一樣的吧?”




這不管什麼時候,都少不了腦子快想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改革開放的政策都出來了,自然有人大膽起來。要說開個廠子什麼的,那不敢想,但是如果說做倒爺,這就沒啥不敢想的了。




陳青妤對這個年代不太瞭解,但是她以前有個隊友的家裡就是八十年代搞服裝發家的。所以陳青妤多少也聽過一些,據說,八十年代還有九十年代上,其實搞服裝是特別賺錢的。




像是後來能夠發大財的房地產,那都是九十年代末千禧年後才牛逼起來的行業。




至於互聯網,那就更晚了。




真的要說最早一起賺錢的風口,絕對是服裝。




這也是陳青妤想試試的原因,她其實根本就沒有做過買賣,但是還是想抓住風口。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




豬站在風口上都能起飛。




她總歸不會不如豬吧?




陳青妤和蔡明明沒帶多少全國糧票,火車上買飯不要票,現在倒是都省了下來,不過陳青妤也沒花,說:“我們找個不要票的小店試試。”




“啊?”




陳青妤:“聽我的。”




你還別說,都不用費勁兒找,兩個人很快就摸索到了一個麵館兒。




陳青妤:“就這兒?”




“行。”




兩個人一起進門,還沒到吃飯的點兒,但是人也不少了,老闆娘喜氣洋洋的招呼:“兩個大妹子快進來找地兒坐,想吃點啥?牆上都有,你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