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艱難的備戰

 “所以,公孫瓚能統率之兵不下於一萬,且公孫瓚驍勇,張純、張舉才不敢輕舉妄動。然而,一旦蘇僕延在冀州擄掠得手,並回幽州與張純張舉合兵一處,那敵方實力大增,公孫瓚難以應對。如果傳出我右北平重整旗鼓,右北平烏延和遼西丘力居必定不安,必會抽調兵馬,再次企圖攻破右北平。”

 “烏延曾攻入右北平,再次攻打時必會輕敵,再加上要防公孫瓚,抽調過來的兵馬也不會太多,而我們自是不能坐等他們圍困,戰場由我們選擇,則天時地利人和盡歸我等,取勝指日可待。”

 “相反,如我等坐視事態發展,反使張純、張舉壓力全無,公孫瓚則壓力大增,我等吸引民對方一部分兵力,公孫瓚壓力小些,則能壓制對方。否則,公孫瓚戰敗,我等亦亡。”雖然按歷史進程,公孫瓚最終還是打敗張純、張舉與烏丸的聯軍,但那是一年多以後的事情。況且,他穿越了,已改變歷史,誰能保證歷史進程還是那樣發展呢?

 說完,劉鑫轉身看著韓當、太史慈:“我計於此,然我不是軍中將領,能否成功,只能依靠於兩位將軍了。”他不是諸葛亮,做不到人盡其才,只是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太史慈想了一下:“前番烏延以兩萬攻入右北平,殺我大半士兵,肯定不會想到我軍恢復這麼快,所調士兵確實不會太多,土垠城附近多山多林,我們只能潛伏於林中,伺機偷襲,則有成功的機會。末將認為可以一搏。”

 韓當也是略微思考,才說:“末將贊同子義的想法,前番右北平被圍,只能在城中被動地等烏丸人進攻,卻無計可施。如果烏丸人捲土重來,我等應抽調一支小部隊,潛伏於城外,隨時騷擾敵軍,防不勝防,如此可削弱敵軍戰力,減輕城內壓力。太守,如果有戰馬,這一仗就無憂了。”

 韓當的意思是,如果烏丸攻城,可以一支小騎兵部隊遊弋於城外,牽制烏丸,使其不能全力攻城。當然,步兵也可以這麼幹,但騎兵有利逃跑,效果更好。只是劉鑫上哪給他弄馬去,人都沒得吃了,有馬還不如殺了給人充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