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胡家鐵場

 “以前都是我不對,只知道遊玩,以後還望大哥多多教導,學習這鍊鐵,鍊鋼之法,”胡湘道。

 “那好,三弟你在鐵場轉轉吧,先熟悉下鍊鐵流程,”大哥胡義說道,

 “好的,大哥。”

 對於鍊鐵原理,胡湘還是知道的。

 高中化學有過介紹。

 鐵在自然界是以氧化物形式存在,鍊鐵就是用碳把鐵氧化物中的氧置換出來,化學上叫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揮發,剩下的就是鐵。

 這個時期已經利用焦炭(焦炭就是把煤在密閉容器高溫加熱,也叫乾餾,這樣可以去除煤裡的雜質)鍊鐵了。

 鐵場的鐵匠們,雖然不知道氧化還原反應。

 但知道鍊鐵就是將鐵礦石、石灰石(主要是造渣用)和焦炭按一定比例予以混勻倒到高爐裡面,把焦炭點燃,從高爐下部鼓風,讓焦炭充分燃燒。

 幾個時辰後,打開爐低的封口,就會流出半液態的生鐵。

 這樣鐵不能使用,含碳量和雜質很高,性脆易碎,需要鍛打,鍛打就是反覆把生鐵加熱,用錘子敲打,這樣碳和雜質就會析出,經過千錘百煉後後,變成熟鐵。

 其實鋼和鐵的區別在於含碳量,含碳量高則為生鐵(2.11%以上),含碳量低則為熟鐵(0.02%以下)也可稱為純鐵,中間則為鋼。

 純鐵太軟,不適合製造兵器,但千錘百煉又不好掌握含碳量,所以古人發明了灌鋼又叫團鋼法,或生熟法,意思就是把熟鐵敲成片狀或者條狀,生鐵置中間,放在火爐里加熱,因為生鐵熔點低,先融化,滲淋到熟鐵中,在鍛打,則鋼生成。可以製造兵箭刀器。

 但不能製作火器槍管,因為北方鍊鐵用的是煤,北方煤裡普遍含有硫和璘,這些雜質會讓鐵性能變脆,導致槍管容易炸膛。

 在胡湘大學專業課本里面,有過這方面的介紹,鋼鐵裡面含磷硫,導致鋼鐵性能下降的介紹,古人是不知道的,不夠胡湘也就記個大概。

 在胡湘在鐵場轉圈時候,大哥胡義有事走了,古代鍊鐵畢竟是手工作坊,沒有多大技術含量,對後世過來的胡湘,沒有什麼驚奇地方,在胡湘看來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