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規矩是什麼

 跟隔壁的楚國相比,大乾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的不如。

 國力此消彼長,自然而然反應在戰場上,也就敗多勝少。

 尤其是最近這幾年,大乾在戰場上,一直都在吃虧。

 身為大乾的統治者,女帝明顯能夠感覺到,楚國越來越按耐不住了。

 大乾以武立國,全民尚武。

 以往就算國力不濟,但在戰場上,多少也能夠佔一些便宜。

 但如今的楚國四大神將,一個個驍勇善戰,大乾大將軍呼延濤獨木難支。

 在武力方面,楚國經過這些年的試探,已經有了充分的信心。

 而楚國嚐到了改制的甜頭,感受到了學識的力量,自然也忌憚大乾有能人。

 楚國主動向大乾提出交流,就是開啟戰爭的先兆。

 兩國交流,武道方面不必多說。

 這麼多年的仗打下來,對大乾的軍事人才,楚國大概已經摸的八九不離十了。

 唯有大乾的文壇,一向不顯山不露水。

 所以,楚國使者這次過來交流,主要就是要來探探大乾文人的底。

 相對於統治者而言,武夫其實不可怕。

 什麼武夫都承受不住軍陣衝殺!

 但文人卻不同。

 有句話說得好,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歷史上有太多閉門苦讀,隨後出手便拯救天下危機的超級謀士!

 誰也不敢保證,大乾就沒有這樣的絕頂人才。

 因此,楚雲曉這次率使團出使大乾的目的很簡單。

 那就是,千方百計逼出大乾文道底蘊!

 對於大乾女帝來說,她不是不知道楚國君臣心裡面的這些算盤,只是即便是她知道,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大乾自古以來尚武之風濃郁,但若論文壇,有一個算一個,就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

 江南魚米富庶之地,確實是文華薈萃,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讓那些整日沉迷於勾欄瓦舍的所謂才子,吟吟詩作作賦或許還可以,但若是讓他們獻計獻策,這些人恐怕也沒有幾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