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現場出題

 宋序臨眼睜睜地看著眾多目光落到他的身上,嘆了口氣,不急不躁上前行了一禮,“成水縣農作物不成,聽聞是土壤表層有厚厚的鹽,那麼我們就例子,假如農作物是人喝水吃飯能每天都是鹹的嗎?” 

 “那把鹽全部刮掉不就好了。”一學子插話道。 

 青衣男子睨了他一眼,淡淡道,“試過,沒用還是會有鹽。” 

 “你繼續!”他示意宋序臨說下去。 

 “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才會得到什麼,可是種在哪裡又是一個問題。水稻不能種在乾旱的地方,因為它是水作物,小麥不能種在水多的地方,另外我們不能光看種什麼合適,種農作物都得施肥治害蟲,歸根結底還是土壤的問題,需要實地考察,不然侃侃而談也並無作用。” 

 “所以,得見到病人才能開出藥方。” 

 “學生說完了。”宋序臨朝夫子行禮,便後退了一步。 

 “你們覺得該如何,”夫子摸著鬍子看向其他人,見無應答,夫子點名道,“拂然,你來說!” 

 “是,”柳拂然站了出來,恭敬道,“學生覺得子淵說得很對,一切都得見到病人才能下結論,而且還得是一位瞭解土地和農作物的人。” 

 青衣男子微眯起雙眸,這個答案他雖然不是很滿意,但是至少比朝堂上那些迂腐不化的好多了,那些老頑固只會一味出主意,不成功只會推卸責任。 

 前朝的問題,到現在都沒解決。 

 每到出主意,總是華而不實。 

 他氣不過辯解幾句,也會被懟回來。 

 “行,我算你們過了,最後一道題,大周朝的有些方面確實比不上其他三國,鍊鐵比不上蘭蒼國,農作物產量比不上青雲國,如何看待讓大周的官員去他國學習的事情?” 

 “拂然是吧,那就你來回答吧。”他指著剛剛夫子點名的柳拂然。 

 “請容學生思考片刻。” 

 停頓了一會兒,柳拂然才開口道。 

 “學生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明智的做法,我國敢於直視暴露出來的短板,並付出努力去解決,於國於民皆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