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笙 作品

第186章 勝者愁眉苦臉、敗者鬥志昂揚

 “操一時不慎被敵所敗,還險些連累中軍,請丞相治罪!”曹操跪在何進身前,將頭深深埋下。

 正如何進所預料般,在馬超、趙雲成功拖住了紀靈追兵的步伐後,黃忠、太史慈兩部攻城主力得以安全撤下。

 隨後何進以太史慈部兵馬為後軍,並召回馬超、趙雲二將,領著主力徐徐向己方大營撤去,並提前派出快馬前往知會徐晃領兵接應。

 一套安排下來,紀靈見何進軍容齊整,兵馬數量又遠超自己,果然止步城下,沒有再追來。

 何進回營後一番清點,發現當初的五萬大軍現在僅剩下四萬出頭。除去徐晃的留守兵馬沒有傷亡外,以曹操的兗州兵死傷最多。

 其中除開攻城的死傷,逃跑中被殺或是被踐踏而亡的不在少數,即便後期能有些潰逃的兵馬歸營,這樣的傷亡也不容忽視。

 虎衛軍則次之,他們的傷亡主要來自於攻城,西、南兩處攻城兵馬,除去在攻城路上死於敵軍弓箭,以及撤退時被敵軍趁機偷襲殺死的幾百人外,真正死在城牆上搏殺的竟還有一千多人,可見廝殺之慘烈。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根據將士們的反饋與統計,攻城中他們與敵軍的傷亡基本達到了一比一,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了。

 如此戰績,離不開將士們的悍勇與各級將領身先士卒的因素,也得益於何進這些年努力為將士們提供的後勤保障。

 虎衛軍選的本就都是高大健碩之人,多數都能比袁紹軍士卒高出半個頭,且人人披甲。

 (不要小看這一點,在當下的時代,鎧甲就是士兵戰鬥力的最大保障,是戰略級別的儲備,私藏乃重罪。且由於生產力的落後,沒有絕對的經濟實力,很難做到人人披甲。放眼當下,除去何進傾“全國”之力組建的兩支兵馬外,其餘再無哪支部隊能做到如此。而袁紹的渤海軍著甲者更是三成都不到,還基本只是破舊皮甲。)

 所以如此看來,此番攻城並非沒有收穫,至少在虎衛軍猛烈攻勢下,袁紹軍付出的代價同樣慘重。

 西、南兩面城牆的守兵傷亡應當也在千人以上,若再加上曹操所攻的東城,只怕傷亡人數會接近來到兩千,這對袁紹來說已是極大重創了。

 要不是紀靈軍突然渡河並不顧兵少果斷突襲曹操攻城隊伍,這城池大概率已被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