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笙 作品

第173章 再添一員大將

 這第二封信卻是來自幽州,何進不知道的是,他在中原戰場取得的成果將公孫瓚給嚇尿了。

 原來,何進曾在出兵前派了數名信使前往幽州,目的便是希望公孫瓚能從幽州出兵,與曹操的兗州兵馬對袁術形成夾擊。

 若當時公孫瓚聽令行事,全力攻入冀州的話,或許便不會有夏侯惇等人的白馬兵敗,甚至可能現在冀州都已被平定了。

 然而他公孫瓚是怎麼做的呢?

 其雖受何進提拔,但當時洛陽局勢雲譎波詭,冀並二州會盟義軍,袁術更是號稱手持天子密詔,號召天下英雄討伐何進。

 別看何進在洛陽彷彿一家獨大,但當時他能派出的機動兵力總共也只北軍兩三萬加上虎衛軍的幾萬人。

 頂多再加上兗州曹操為助力,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只能說是勝負難料。

 甚至若考慮到袁氏在天下的號召力,一旦何進不能迅速取勝,必然會有更多如公孫瓚自己這樣的觀望者加入進來的話,袁術獲勝的可能還極大。

 畢竟牆倒眾人推,痛打落水狗的的機會各地的野心家是不會放棄的。

 但出於謹慎,公孫瓚依舊是在北平聚集兵馬,做出了響應何進的姿態。

 實際卻又遲遲沒有將兵馬開出,以至於連袁術都一眼便看出了其觀望之意。

 於是在謀士的建議下,僅讓中山、河間兩地郡兵原地佈防,自己則領著大軍與董卓會盟後直接渡河南下。

 到了這一步,被何進視作鉗制冀州的重要力量公孫瓚,最後居然連牽制袁術主力的作用都沒有發揮。

 可公孫瓚本人卻不以為意,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已經在北平集結兵馬了,可幽州貧瘠,打仗用的糧草、器械準備個十天個把月不都很正常?

 這事即便何進問起來,他也自覺能敷衍過去。

 到後來,何進被拖在河內,青州方面又有劉備趁勢起兵,一路連戰連捷攻入兗州。

 不難看出若何進繼續被拖在河內泥潭,則各地隨時都可能還會有人起兵加入到討何的行列。

 那時中原地區僅靠張遼、曹操的兵馬,只怕雙拳難敵四手。

 就在公孫瓚還在為自己的選擇沾沾自喜,天下各地無數豪傑都在蠢蠢欲動之時,何進卻突然解決了董卓並迅速領兵進入中原,擊敗了勢頭正盛的劉備,連袁術亦迫於無奈退回了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