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笙 作品

第162章 關雲長“馬失前蹄”

 “翼德!助我!”逃亡的亂軍中,劉備驚呼道。

 就在不到一個時辰之前,劉備緊急下令撤出營地,想要趁著軍心未散,撤回到大本營濟南國。

 即便他知道如此做法,最多也只是延緩自己的衰亡,除非在此期間,袁術軍能在兗州取得重大進展,才有可能吸引何進的主力,從而給予己方喘息之機。

 否則僅以一郡之地的能量想要對抗何進主力,以及四面八方而來的朝廷援軍,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其實,劉備也不是沒有想過向北往袁術軍方向靠攏,只要能達成與袁術會師的戰略目標,進可以攻入河南京戎腹地,退的話,冀州有大河之險,且地大又富庶,守起來也遠比濟南國操作空間更大。

 且一旦匯合了袁術大軍,到時候朝廷的主要目標便會自然而然的轉移到袁軍身上。

 自己這點殘兵敗將,反而能有夾縫求生的機會。

 關鍵時刻賣了袁術,說不得還能算個戴罪立功呢?

 只可惜無論是到達冀州兵佔據的白馬據點,還是與袁術主力匯合,都要先過濮陽及附近的曹佔區。

 別說這群殘軍敗將士氣全無能不能穿過曹佔區,僅這遙遙路途,被虎衛軍一路追殺,又有幾人能活著到達濮陽?

 迫不得已之下,劉備明知濟南是死路一條,也不得不往此處退去。

 這個時代講究個落葉歸根,大多數人哪怕是死也更願意葬在家鄉的土地上。

 所以,考慮到麾下士卒的歸心,往濟南方向突圍至少不擔心將士們提前崩潰,甚至說不定被何進軍壓迫太緊,己方還有機會背水一戰反敗為勝呢?

 然而現實註定要讓劉備失望了,我們的何丞相顯然也知道歸師勿遏、窮寇勿迫的道理,又怎會給他調動士卒情緒,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機會?

 於是劉備大軍方才突圍,何進便果斷命黃琬領兵接手劉備大營,將其所剩糧草、軍械全部接手,並負責建立防備,以便接收俘虜。

 隨後又讓黃忠、徐晃、太史慈各領兵馬,尾隨在劉備敗軍身後,不與之硬碰,卻輪番上前撕咬,以至於劉備軍時刻處於“流血”的緊張狀態。

 心慌是會傳染的,面對何進軍的攻勢,劉備也不敢反身接戰,只得是讓關、張等將領精兵斷後,可卻收效甚微。非但未能擺脫追兵,反而死傷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