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笙 作品

第113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

 狹路相逢勇者勝,正值巔峰的呂布領著幾千精兵遇見韓暹的數百殘兵,結局可想而知。

 自知不敵的韓暹剛想投降,可早已建功的呂布又怎麼看的上他們這點殘兵敗將?

 之前的戰鬥都是高順等手下將領上陣立功,此次,終於技癢難耐的呂布親自上場,只隨意一戟便輕鬆削下了韓暹的人頭。

 其餘白波部眾驚恐之下也再難抵抗五原兵馬的衝擊,紛紛四散而逃。

 當呂布帶著人馬繼續前行後不久,便碰見了率先趕到的徐晃、太史慈等人。

 雙方人馬確認一番身份過後互通情報,才知道,原來盤踞河東多年的白波賊軍,居然已經被自己等人剿滅了。

 雙方一邊忙著派人聯繫黃忠並安排人手前去接收谷中剩餘糧草物資,一邊忙著給朝廷報捷……

 最終,在何進的全力斡旋下,兩位主將各升半級,黃忠任中堅將軍, 呂布為建威將軍,其餘眾人,各升一級。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俘虜,老弱統一安置在河東郡,協助當地官員屯田,有功者,可入民籍。 其餘輕壯則被分別補充進各軍當中。

 而這次唯一降將,也就是楊奉,何進一番斟酌,最終在郭嘉等人的建議下,封了個懷義校尉,劃出兩千降兵給他,調往洛陽,併入北軍聽用。

 封官入洛是為了樹立榜樣,畢竟在帝都為官,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機會。

 至於入北軍,則是有意讓張遼管理、監控這支兵馬,有北軍精銳在,晾楊奉也翻不起風浪…

 大漢總體靖平,均田制不但有效開拓了耕地,還安置了更多的勞動力。

 百姓有事可做,有飯可吃,治安也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匪患、賊患也逐漸減少。

 大漢各州黎庶無不慶賀這難得的“和平盛況”。

 可有人歡喜就有人愁,由於何進的勢力與聲望越來越大,投靠、依附甚至是藉著他名號行事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大漢各地都不乏想要討好這位頂級權貴之人,甚至連何進自己也無法阻止這種現象的愈演愈烈。

 由於均田制是何進推出的政令,所以地方的考核難免會加入該政策的推行成果,很多人因此吃到紅利。

 終於,地方上有人憋出了大招。

 大力搜查流民、逃民,不少地方官開始加大力度統計、查找轄區內戶籍、逃民。

 只因為更多的人口不但能促進地方發展,也能開拓出更多良田,豐富府庫的同時,還能為這些官員帶來政績。

 這樣的“卷”原本不是壞事,甚至能讓地方受益,可它卻極大地觸動了地主豪族與世家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