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93,初陣

“如果您允許的話,我希望能夠將您的善意傳遞到彼得堡去,就讓我們跨過最後的障礙吧!一切都會馬上好起來的,陛下!”



普希金的滿腔熱情,在短短几句話之間就鉅細無遺地展露了出來。



詩人就是詩人,永遠是感性的衝動大於理智的權衡,在他看來,讓自己的祖國俄國,和最愛的外國法國變成“友好盟邦”,這一看就是大好事,既然是“大好事”,那有機會為什麼不去做?



至於其中種種利害關係,他作為一個非專業人才是懶得去考慮的。



只要沙皇和皇帝握手言和,兩個國家就會成為友好盟邦——在外行人看來,一切就是如此簡單。



不過,現在艾格隆要的就是這種衝動,他想要利用普希金作為私人媒介,去執行自己的外交政策,暫時緩和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所以他不打算給普希金潑冷水。



但是,他也不想立刻就回應普希金的熱情。



現在波蘭正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他不想讓人感覺自己在和沙皇做交易,暗地裡“賣掉”波蘭,換取自己的皇位穩固;但是如果波蘭徹底死了,那就沒關係了,到時候他再和沙皇緩和關係,那就只是“面對現實”而已。



所以,現在他寧可等待,等待華沙陷落和波蘭的又一次滅亡。



反正時間也用不了多久了,他等得起。



於是,根據他現在的利益需求,他既要先拖著普希金,同時又要維持他的熱情以備未來之需,這誠然有點難度,但是普希金畢竟性格單純,艾格隆也有辦法去應付。



“太好了!我真高興有你這樣的朋友!”艾格隆表現出了一副感動的樣子,然後輕輕地拍了拍普希金的肩膀,“我可以跟您保證,儘管過去在我們兩國之間發生了無數悲劇,但是我從始至終都沒有心懷過仇恨,我也很欽佩俄羅斯人在保衛自己祖國時所展現出的勇氣和犧牲精神……我不願意和這樣偉大的民族為敵,寧可做它的朋友!”



接著,他又為自己迄今為止和俄羅斯發生的外交衝突做辯解,“雖然我為波蘭聲援,和俄羅斯發生了爭吵,那只是出於我心中的一腔義憤罷了,我同情波蘭人的遭遇,正如我同情任何一個遭受壓迫和鎮壓的弱小民族,我曾經單槍匹馬為希臘人民而戰,現在我同樣願意為波蘭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但是這一切,都不會影響到我對俄羅斯的看法,我絕沒有想過讓波蘭脫離俄羅斯帝國的統治,我只是希望沙皇能夠更加寬仁一些,更加重視人民的權益一些,我相信,在如今這個年代,每一個君主都應該這麼做——”



“陛下,您真的是這麼想的嗎?”艾格隆看似“飽含深情”的自白,讓普希金聽得又驚又喜。



在他看來,這番“反沙皇專制不反俄”的表態再好也沒有了,簡直說到了他的心坎裡。…。。



俄羅斯知識分子總是會天真地認為,只要換掉一個專制政府,就可以被歐洲各國接納到歐洲大家庭當中,喜提“文明民族”的資格,殊不知各國君主和民眾厭惡畏懼俄羅斯,首先就是因為它太強,地緣威脅太大,跟它採用何種政體關係不大,俄羅斯贏得喜愛的唯一方法就是“自殘”和“崩解”。這種天真持續了兩三個世紀,以後還將繼續持續下去。



“您儘可以把這句話記下來,然後傳遞到彼得堡去,我對我的言論負責。”艾格隆真誠地擺明了自己的態度,“是非以後自有公論,但是所有人都無法指責我是兩國關係的障礙。”



艾格隆打的算盤是,先讓普希金幫自己在彼得堡製造輿論,表現出自己並不仇視俄國人的態度,等他把信息來回傳遞,至少也要花兩三個月時間,他也就自然達成了拖延時間的目標。



等這個時間差打完,波蘭差不多也徹底被鎮壓了,然後他再可以裝作沒事人一樣,通過普希金正式向沙皇的宮廷釋放出“法俄親善”的信號,然後大家把波蘭拋開在一邊,齊樂融融迴歸歐洲大家庭。



雖然這看上去是在背叛波蘭朋友,但是在艾格隆看來,他從來都不欠波蘭人什麼,能夠幫他們口頭上說幾句好話、並且願意打開國門接受幾萬十幾萬難民,就已經夠意思了,他們就應該感恩自己,別想痴心妄想要用什麼民族大義來道德綁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