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23,演奏


                 “我請求您,對我的祖國提供更多切實的幫助,它一直如同法國人民那樣熱愛著您,並且熱切地希望能夠和您站在一起……畢竟,在此時此刻,哪怕您再微不足道的幫助,也能夠挽救許多人的生命。”

  年輕的音樂家肖邦,以最誠懇、最謙卑的態度,向年輕的君王提出了請求。

  然而,這個請求,卻比他想象中更加沉重許多。

  艾格隆沒有立刻回答,微微皺了皺眉頭。

  他應該怎樣答覆呢?跟一個從小就學習音樂、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天才,解釋一系列牽動歐洲政局的問題,解釋他作為皇帝所不得不思考的方方面面嗎?

  這沒有任何意義。

  片刻之後,他只能輕輕聳了聳肩,試圖讓場面不再尷尬,“先生,您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而不是政治家,我請您過來,也並非是討論一個國際政治問題的,是想分享您的天賦。所以,我們現在最好先來欣賞一下您的演奏吧?”

  其實這措辭已經不太客氣了,哪怕再怎麼不通世故的人,也能夠聽得出來,皇帝陛下的話裡暗藏著“到此為止”的警告。

  如果是正常情況,年輕的音樂家當然會懂得適可而止,不再談論邊界以外的話題,只是在此時此刻,故國正在危難當中,多少仁人志士都在為民族自由而浴血奮戰,然而波蘭之外的所有國家都對此不聞不問冷眼旁觀,好像這些災難都是“天經地義”的一樣。

  作為一個熱忱的愛國者,他好不容易得到一個面見強國君主的機會、而且這個君主很明顯對波蘭公開表現出了好感,這是一個轉瞬即逝的機會,無論如何,他都想要藉機再為自己的同胞爭取一點東西。

  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可以挽救人的生命,算是盡了自己的心意。

  “也許對您來說這只是一個國際政治問題,但對我們來說卻是生死攸關的問題,陛下。”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年輕的音樂家大著膽子繼續向艾格隆進言,“如今,我的同胞正在為自由而浴血奮戰,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祖國飽受蹂躪,我沒有辦法裝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邊和您談笑風生,一邊向您演奏獻藝,這實在太殘酷了……”

  說到這裡,肖邦悲傷地嘆了口氣,“陛下,我知道,無論我現在做什麼,我都無法改變大勢,我的祖國將難逃劫數,被黑暗的深淵所吞噬……也許甚至我此生都沒有機會返回祖國。但儘管如此,我還是希望,自己可以略盡微薄之力,幫助祖國少受一些痛苦。請您原諒我的冒昧。”

  肖邦的話情真意切,充滿了愛國者的衷情,以至於艾格隆一時都有些感動,不忍心再呵責對方。“我能夠理解您的心情,一個愛國者在哪兒都會得到尊重的,哪怕他的敵人也會如此。不過,我也要誠實地告訴您,正如您愛波蘭一樣,我也愛我的國家和我的人民,我必須為國家的前途和民眾的福祉負責,所以我不能去拿這些去冒險,讓國家投入到一場無端的紛爭當中,法國人民過去所承受的災難,並不比您的民族更少,它也會疲倦,它也需要需要休息……我出於義憤會對波蘭進行聲援,會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除此之外,我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我想,您應該也可以體諒我吧?”

  艾格隆的回覆既溫和卻又斬釘截鐵,於是年輕的音樂家頓時就陷入到了悲涼的絕望當中。

  這就是歐洲對波蘭下達的判決書了——冷眼旁觀。

  哪怕是對波蘭人民最同情的君主,頂多也只能做到這裡了。

  世界並不公平,而是赤裸裸的弱肉強食,他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一瞬間,失落和悲痛,讓他頹喪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反而是特蕾莎,不忍心看到音樂家如此痛苦的樣子,忍不住開口打了圓場。

  “肖邦先生,您的一片愛國熱情我們都已經完全感受到了,我個人對此表示由衷的欽佩。當初波蘭面臨淪亡的時候,我的曾祖母特蕾莎女王就曾經感到由衷的同情,而且她也希望,波蘭民族能夠儘快從災難當中恢復過來。眼下,雖然這場災難看上去勢不可免,但是出於基督徒應有的仁愛之心,我願意以個人名義出資捐助一些食物和藥品贈送給受難的波蘭人民,並且號召國內的天主教修會和慈善人士給予捐助,也許這不能緩解戰火帶來的殘殺和困苦,但至少也可以挽救一些生命,多少也算是盡一點心意了,您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