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64,佈道與羔羊


                 如果說羅馬是光輝的世界之都,那麼聖彼得大教堂無疑就是這座世界之都的心臟。

  從1506年開始,這座教堂足足修建了100多年,期間數代教皇不惜工本的投入,讓它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同時也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傑作。

  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桑加羅……一系列偉大的名字都與這座建築緊密相連,而教堂內部珍藏的藝術寶物,也同樣不勝枚舉。

  毫不誇張地說,聖彼得大教堂連同其中的珍藏,就是基督教世界最璀璨的寶庫,它在世上存在一天,天主教信仰也將與世長存;如果有一天它竟然遭到毀壞,那麼基督教世界也無異於聖經預言的末日降臨。

  而在聖彼得大教堂外,是聖彼得廣場,這座廣場同樣經過了精心的修建,氣勢同聖彼得教堂一樣恢弘,其寬度足以容納幾十萬人同時參加典禮。

  廣場周圍有4列一共284根的圓柱,以兩個環形對廣場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而在圓柱上面是140個聖人像。在廣場的中央,是一根羅馬帝國時代從埃及運來的巨大的圓柱。

  此時,寬闊的廣場上已經聚滿了人,雖然沒有幾十萬的規模,不過倒也已經算是人聲鼎沸,而所有人的眼睛,此時都聚焦在了巍峨壯觀的聖彼得大教堂的臺階上。

  因為今天,羅馬教廷的現任教皇利奧十二世,將會在這座恢弘的廣場當中主持公開佈道。

  在各處廊柱旁邊就是直屬於教皇的瑞士衛隊,此刻他們正全副武裝地在各處巡視,保衛教皇陛下的安全。

  按照古老的傳統,來自歐洲各方的教徒代表團紛紛入場,然後按照其教區,分列於不同的位置,接著,全場開始吟唱聖歌,這些古老而又肅穆的頌歌,在成千上萬人同時的吟唱下,足以襯托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壯觀和神聖氣氛。

  在這壯觀和神聖的氣氛當中,又有誰還記得,這一千年以來,羅馬教廷從未告別過汙穢、褻瀆、背叛與殘殺呢?

  就在這不絕於耳的吟唱聲當中,聖彼得教堂的大門緩緩打開了,接著一群人從教堂當中走了出來,然後停在了臺階上。

  這群人的出場,立刻就迎來了整個廣場的歡呼,而人群視線的焦點,則聚集到了正中間的那個人。

  這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他穿著一身法袍,頭上戴著白色的小帽,半佝僂著腰,顯得謙恭而又溫和。

  這個人,自然就是今天佈道的主角——現任教皇利奧十二世。

  這個貌不驚人的老人,經歷了整個腥風血雨的年代,親眼見證了法蘭西王國的崩塌和復辟,也見證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生死禍福。

  依靠著數不清的鬥爭,他與各路對手周旋,最後終於爬到了基督教世界之巔,而如今,他早已經習慣了各種輝煌的場面,只是以淡漠的表情面對著這一切,展現著教會首領應有的肅穆。

  現場教徒的激動的興奮絲毫不能觸動他,他只是淡然地揮了揮手,讓全場肅靜了下來。

  接著,他開始了自己的佈道。

  他的聲音並不大,而且教皇是意大利人,他佈道的時候當然也是說的意大利語,在場的很大一部分人是完全不懂的。

  對這些在場的信徒們來說,即使聽不懂也無關緊要,因為他們是在最神聖的廣場當中聆聽聖音,這已經是他們一輩子都無法忘卻的榮耀了。

  而在教皇佈道的同時,圓柱所隔絕出的迴廊當中,此時正有一個老人,正在冷眼聆聽著教皇的一言一語。

  這個老人同樣也曾經是教會的高層——他就是拿破崙皇帝的舅父,曾經擔任過里昂紅衣主教的約瑟夫-費什,在拿破崙的帝國隕落之後,他曾經蟄伏隱居在羅馬多年,不再過問世事。

  而在他的外甥孫從奧地利逃出,並且開始重新為復辟帝國而努力之後,這個老人曾經枯死的心靈,似乎又重新得到了動力,於是他也開始在教廷內部暗中為外甥孫活動,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已經成為了艾格隆在羅馬的非官方代表。

  在不久之前,艾格隆曾經親自來到羅馬城,然後和羅馬教會進行了一項交易——他向教皇獻出了重寶和一大筆錢,條件則是換取教皇陛下親口讚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