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輝默製藥


                 第471章:輝默製藥

  蕭進和張天良在飯桌上談起了生意經,張天良就是所有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典型,企業初創異常艱難,經過風風雨雨終於發展到一定程度,但遇到了瓶頸,這個瓶頸要想突破,需要在技術上進行重大的革新,要麼是繼續購買技術,要麼是自研,而自研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研發設備、技術人員。

  而若不能突破這個瓶頸,那麼企業就會變得平庸,和其他的企業沒有什麼區別,在一個低端的市場同質化競爭。

  顯然,任何一名企業家都想著向上,繼續向上,但缺的是錢,而且還是一大筆錢,這個錢在未來未必能夠實現技術轉型。

  那麼就要進行融資,融資的常規途徑,當然是申請銀行貸款,但對於民營企業來說,融資難,融資的成本高昂,這是一個痛點。

  張天良湧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講企業融資後的技術攻關,說的蕭進都已經動心了,這不是張天良在畫大餅,作為知曉未來的人,蕭進知道,張天良說的方向是對的,要是他能夠有這麼一筆錢,是很有可能讓自己的企業轉型,做大,做強的。

  但他需要錢,需要很多的錢,甚至是一個無底洞,因為搞研發,沒有人保證一定會成功。

  他遇到了蕭進,蕭進僅僅是來到連雲港看望他女兒,但這一次,蕭進對他的談話內容,讓張天良看到了希望,在蕭進的身上,他得到了辦法。

  這個辦法,當然不是蕭進借給他錢,更不是讓他去炒股票,也不是讓他購買前進系列產品。

  蕭進打算給他的公司進行一個包裝,把他的公司包裝成為一個產品,由前進公司來進行運作。

  即通過資產證券化的融資方式,為他們企業籌錢,當然了,他們的企業要承擔這個融資成本,這個成本其實會比銀行借貸的成本還要高,不過,一旦他的企業能夠成功,這些成本都是小意思。

  大致的意思是,前進公司為他們公司發行一款產品,募集資金一個億,但需要張天良在一年後付出百分之十五的一個融資成本給前進公司,而前進公司則抽出必要的利潤,剩下的讓給投資人,整個產品的週期是三年,每年都要付出融資成本,到第三年結束,張天良將本金一個億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