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劉備 作品

第447章 劉封的理想,司馬的毒計


                 自古離間多絕計,君臣無隙亦有隙。

  曹操破馬超,便用此計,使馬超韓遂反目。

  曹操赤壁逢敗,亦遭此計,錯殺張允蔡瑁。

  所以曹操覺得,即便劉封不信諸葛亮謀反,但此傳言既出,君臣定不會如之前那番和睦。

  只要諸葛亮生出那麼一點點自保之心,又或者劉封施展那麼一點點制衡之術,長安可能就有救了。

  而此時此刻,劉封並未得到消息。

  他站在山頭,看著軍民熱火朝天的勞作,看著一隴隴稻田正在形成規模,看著一封封各縣的栽稻進度,他心中暗暗欣慰。

  此時,廬江百姓的眼中終於閃爍出希望的光華,他們一邊勞作,一邊唱著徽地民歌。

  咿呀嗬咳,南腔北調,卻熱情洋溢,灑脫奔放。

  不知不覺,劉封對“百姓”這個詞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在劉封眼裡,他們不再是提供稅糧的勞作機器,不再是提供兵源的生育機器,更不再是構架基礎為權貴奉獻的服務機器。

  每一個百姓都有人情味的個體,是組成國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又或者說,他們才是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

  開民智,富民生,乃歷代君王都諱莫如深的話題,劉封卻真的很想試一試。

  想想,普通的一戶人家,男的勤勞,女的賢惠。

  家裡有一頭牛和二十畝地。

  種出的糧食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繳稅,還有一部分能賣給政府換成銀錢。

  每天勞作完,可以去茶館喝喝茶,聽聽戲,釣釣魚。

  逢年過節可以殺頭豬宰只羊。

  夏日的傍晚與鄰里喝酒吹牛,非農忙時節可與家人出遊踏青,每當節日慶典可帶著老少參觀賞遊。

  每年可在家中添置新的傢俱,給女人添置新的首飾,給孩子添置新的衣裳。

  有了委屈,可請狀師告狀,可報官調停,不至於無處申訴。

  他們的兒子,在學堂讀書識字,學習最先進的農業知識或者工造技術。

  他們的女兒,也會在學堂讀書,學習最先進的飼養牲畜技術和紡織工藝。

  當百姓擁有了這樣的生活,若有人揭竿而起,又有幾人會相應呢?

  至於士族貴胄,尤其是有功之臣,給他們些許從商便利,必會形成許多大型的產業,既可保證他們的優渥生活,也可促進商業發展,提供就業,更能為國提供更多的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