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兩國博弈,生死之間


                 劉封明白了,在治國這件事上,諸葛亮並非站在士族的立場上,哪怕他本是士族出身。

  優秀的執政者都明白一點,必須致力於如何削弱士族勢力,而提拔寒微出身的人才。

  這樣國家才能強大!

  身為後世敬仰千年的丞相,當然不會如此短視。

  至此,劉封將全國軍政大事都交給了諸葛亮,

  征伐南中完畢。

  在彰武二年到彰武四年間,劉封帶著妻妾在三州考察民情,參加慶典,同時,收集各地不同種類的稻米作物,雞鴨牲畜,帶回成都親自栽種。

  諸葛亮一邊等著曹操重病或者駕崩,一邊開始為期三年的休養生息。

  他搞教育,搞經濟,搞民生,練軍卒。

  他命許靖和馬謖建了八十餘所學堂,儘可能使貧苦家庭孩童讀書識字,獲得免費的基礎教育。

  因其名曰要培養工造人才,此果然沒有遭到世家大族的反對,反而鼎力支持。

  另外,他命簡雍建國有牧場,使木鹿教習軍卒飼養三禽六畜,售與百姓。

  使糜竺建國有商會,於人口密集的城鎮開商號,販賣鹽茶蜀錦,為國家賺錢。

  使張仲景建國有醫館,使淩統用督造大型戰船,使伊籍冶煉造鐵,使費禕建造渡口,確立水運航線。

  每當大節將至,全國各地都要組織大慶典,舞龍舞獅,花車龍舟。

  各大士族均可藉此慶典宣傳自家商戶。

  引的江北境地各界人士也紛紛慕名前去。

  諸葛亮教會了劉封很多知識,也從劉封身上學到了很多,他發現把很多事情委派出去,效果未必就會比自己親力親為差。

  他只要拽住韁繩,國家的這頭泰坦巨獸就會朝著一個方向不遺餘力的奔跑。

  諸葛亮本就有驚世之才,領會能力超強,與劉封參考現代強國的治國之道相當契合,經過他的優化之下,三州之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強大的經濟政治實力,可以支撐一支強大的軍隊。

  彰武四年初,季漢三郡之地,竟被諸葛亮籌出了六十萬大軍。

  當然,包括了劉封從南中多帶回的十萬蠻族兵馬。

  這六十萬大軍,其中精兵二十萬,包括鐵騎,輕騎,藤甲,藤騎,鐵甲,弩隊,戰車,攻城等精銳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