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父子重逢


                 曹仁一邊令斥候快馬稟告曹操,一邊封鎖了去往荊州的所有交通要道,但哪想到劉封根本沒往南去,竟往東而行,一路暢通無阻。

  這一路見盡了長江流域的風土人情,壯麗美景,但同時也見多了貧苦農民在戰亂中的飢寒交迫,衣衫襤褸和食不果腹。

  昭姬夫人為之落淚,但她現在除了分點食物也幫不了什麼,唯有將世間疾苦創作成詩,如實記於冊籍之中,以悌先民,以警後世。

  想來杜甫詩中的三吏三別並不只是發生在唐朝,連年征戰的三國時期,百姓的痛苦有過之而無不及。

  幾天後,當曹仁接到了劉封途經壽春的消息,方才緩過神來,開始對東吳沿岸嚴防死守。

  而此時,劉封卻早已坐上蓬船跨江踏上的江東的地界。

  也是這時,諸葛亮的親筆信傳到孫權的手中,請其接應劉封,孫權氣得咬牙切齒,將信憤怒擲於地上:“他怎麼不死在許昌!”

  但發完了怒火,又極不情願的將信撿起來,交待魯肅接待劉封,不得有任何怠慢。

  就這樣,劉封與魯肅會合,這才開始西行。

  要說這江南沿岸的民生確實好過江北,因江北沿岸曹操統領的時間不是很長,經過連年征戰,民生還沒有恢復。

  而江東,歷經三代勵志圖新,農產商業都逐步走向正軌,雖有流民,但相比江北已然少了不少。

  同時也看得出孫權雖然帶兵不行,治世這方面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最終踏上了江夏的地盤,而此時的江夏南部,東西由一條支流分割,東部為孫權所轄,西部由劉備所轄。

  孫權轄區的江夏雖稱不上富足,但百姓安居樂業,倒也安逸。

  當船經過劉備轄區的江夏時,昭姬夫人徹底怔住了。

  江邊港口集市上大小貨船不計其數,農夫們唱著著號子歌開鑿河道灌溉農田,還有百姓悠閒的在江邊垂釣。

  再往前行,更驚訝了,百名壯年男子拿著鑿子錘子叮叮噹噹的在建樓閣。

  昭姬夫人不禁疑惑:“他們在建什樓?!”

  孫乾捋著山羊鬍笑道:“乃茶館戲樓也!”

  “先生怎知?”

  “我剛離江夏之時,此樓才剛剛興建,現如今竟快建完了。”

  昭姬夫人很是疑惑,江北百姓多餓死,這邊卻在建茶館戲樓?

  想說為何如此奢侈?

  卻發現此地百姓皆面色紅潤,並無菜色,一路上竟未看到一具餓死的屍體。

  時至中午。

  江岸飄來粟米的飯香,農工們放下了手裡的活,草率的在江邊洗了洗把臉。

  然後在江邊坐了一排,每人捧著一個大號的粟米餅,喝著菜湯,就著鹹菜一邊大口吃著,一邊嘻嘻哈哈的閒聊。

  一個推著木桶小車的老者舉著飯勺高聲喊道:“餅盡加餅,湯無添湯,粒米不棄,盤中光光……”

  饑荒年代,別郡饑民遍地,這裡竟在搞光盤行動!

  這是怕吃剩了浪費嗎?

  粟米餅,雜菜湯,醃鹹菜,雖說談不上什麼山珍海味,但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每餐這些東西管飽,可是江北那些災民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