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齋 作品

第16章 驅虎吞狼

 秦嶺以東,西起伏牛山脈,東至大別山脈,綿延的群山中,有一群在山區居住、生活的人,以居住地不同,分為不同部族,被統稱為“中原蠻”。

 不過,因為戰亂或其他各種原因,大量山下的漢民也逃入山中生活,所謂的“蠻族”比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更早漢化,早已與山下漢民無異。

 其中,生活在大陽山區的“大陽蠻”,其首領甚至出身高門。

 東晉權臣桓玄兵敗身死,家族覆滅,其幼子桓誕與親族逃入大陽山區。等到桓誕成年後,因為勇武多謀,受到各部族尊敬,紛紛依附,成為“大陽蠻”首領。當然,這裡面也少不了手腕和征伐。

 自命為華夏正統的南朝,對待中原蠻的態度一直是鐵腕征伐,而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初時則採取招撫、羈縻的態度。

 劉宋末年,南朝處於王朝變更的前夕,實力衰退,內部不穩。

 此時的北魏,正值雄主元宏少年登基,女強人馮太后輔政時期,國勢蒸蒸日上。

 在山區蟄伏,不斷擴充實力的桓誕選擇向北魏投誠。其勢力已經發展到南至沔水,北到伏牛山區,統領人口四五十萬,不容小覷。

 北魏對桓誕大加封賞,封其為徵南將軍、東荊州刺史、襄陽王,每每南征,以其為前鋒。

 桓誕已經身故,如今的大陽蠻首領是桓誕之子桓暉,北魏封其為龍驤將軍、東荊州刺史、襲封爵位。

 桓氏的勢力範圍,正與雍州毗鄰。

 茹法珍給皇帝謀劃了一條牽制雍州的“妙計”,借刀殺人。

 勾連大陽蠻首領桓暉,遊說其出兵,同時派出陰司刺客,雙管齊下。

 目標不是襄陽,而是沔水下游的重鎮竟陵。

 北魏朝廷內部爭權,不會出兵。以桓暉的實力,讓他獨力進攻襄陽,無疑是以卵擊石,絕不會同意。

 但是,若陰司刺客成功刺殺蕭衍舉薦任命的竟陵太守曹景宗,讓桓暉出兵攻佔毗鄰大陽山區、群龍無首的竟陵,成功機會很大,他一定會同意。

 只要計策成功,一方面,刺殺了曹景宗,斬斷蕭衍的爪牙;另一方面,竟陵落入桓暉手中,蕭衍想要從襄陽沿沔水東下,就要先與桓暉交戰,桓暉不敵便會向北魏朝廷求援,那時,雍州將會陷入與北魏的苦戰,哪裡還能威脅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