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地方

 望山縣山火和大範圍疾病感染的奏報送到了玉華州,又被上級春寧司將摺子送到了慶京,之後就再無消息。 

 而作為南方膏腴之地的春寧司迎來了一批北地流民。 

 這些人身上的衣服被太陽曬得發脆,又被汗水和汙垢醃漬,在他們衝到本地的河湖裡飲水洗漱之後,衣服成了布片。 

 男人還好,女人只好用汙泥和水草將衣服糊起來,看上去更加狼狽。 

 這些人的數量不多,但是對水源擁有著極度強烈的渴望,甚至比對食物的渴求還強烈。 

 春寧司的布政使楊路和乃是春寧和洮南的巡撫,正為此事頭大。 

 慶京不管的流民,只能往更南的地方走,最起碼食水不缺。 

 可這些人帶來的不僅是混亂的治安、隱藏的暴亂和嗷嗷待哺的肚腸,還有隱藏在這些人身上的疾病之源。 

 慶京城兵強馬壯,最起碼聚集著全國最優秀的兵將,可以將流民震懾驅趕,但是發生在京都城外的事情,但凡消息靈通一點的,誰不知道? 

 得民心者得天下,慶京的做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自己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國將不國,這說不定是大豐朝的最後一代帝王了。 

 “可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能怎麼辦呢?”楊路和喟嘆。 

 派人請來了都指揮使唐盡忠和提刑按察使穆孝之,三人商議半晌,都覺得棘手。 

 “罷了,老子管不了別處,只是春寧司是個好地方,咱們只能盡忠職守,守好自己所在的城!”唐盡忠一拍桌子,大聲道。 

 “未慮勝先慮敗,不是我崇明學派的風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信這青山綠水間,還安置不了這些災民了!”穆孝之捋著鬍鬚,眼中全是自信。 

 楊路和苦笑,“若是幾百上千人當然不在話下,我朝中有個好友,悄悄來信提醒說,北方十室九空,儘管有大半災民死在途中,但是光是在京都外停留然後被驅趕的,粗略估計就有二十萬。” 

 那可是二十萬,不是兩千,況且可能還有很多聽說了京都拒絕收留災民而直接轉道南下的。 

 三個人都沉默了。 

 這麼多災民,可不是隻靠一腔熱血就能安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