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耳絲 作品

第16章 回憶(二)

 秦子常經常在午後去找墩子,兩人每人揹著一杆步槍,到原野和山溝裡打獵,一個冬天他們積攢了很多獵物,他們的槍法也練得好了起來。 

 很快進入臘月,辛苦一年的農人們也傾其所有,為即將到來的新年準備起了年貨;當新的、舊的,發暗的,鮮豔的紅燈籠紛紛掛在各家院門和窗下時,預示著辛苦、忙碌的一年即將過去,人們滿懷期盼的新的一年就要開始了。 

 長工們一進臘月門就陸續離開了秦家莊回家過年,秦老爺留下墩子一個人來照看所有的牲口;長工們走之前就把夠牲口吃一個月的草料備足了,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給牲口添草喂料飲水,拉著馬到開闊的地方讓馬溜腿、打滾;遇到好天氣時,就和秦子常一起打馬飛奔在空曠的原野上。 

 除夕傍晚,當宅院門口兩盞在秦家莊算是最大、最亮的燈籠點亮時,一輛帶著轎廂的四輪馬車停在門外。 

 廂簾掀起,大少爺秦子恆從轎廂裡攙扶著一個身材嬌小的捲髮女人下了車,秦子常和母親迎了出來,秦子常付給車伕兩塊銀元,顧氏把抱在懷裡的大皮襖遞給大少爺秦子恆。 

 身材嬌小的女人連著打了一串噴嚏,雙手交叉抱著臂膊,身子縮成一團,鑽進秦子恆展開的皮襖裡,四個人簇擁著走進院子。 

 四輪馬車的車輪碾碎地上浮冰的“咔嚓”聲和馬蹄踏在冰雪路面的“得得”聲漸漸遠去。 

 “子恆,子恆,這皮衣裡怎麼有毛啊,我被它咬到了。”鑽在皮襖裡的女人驚呼道。 

 母子三人對視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來。 

 “阿蓮,它不咬人,裡面是羊毛。”秦子恆邊笑邊說道。 

 “它的氣味好難聞啊。”女人又嬌嗔地說。 

 “好了,好了,你穿的太少,進了屋再脫吧。”秦子恆說。 

 秦子恆把阿蓮裹在皮襖裡,擁著她推開自己的屋門,一股暖流迎面撲來,地中央擺的銅火盆裡的炭火發出暗紅的光,桌案上兩支流著淚的紅蠟燭搖曳著桔紅的燭火。 

 跟在他們身後的顧氏站在門外說:“你們先暖和一下,一會兒到後院吃飯。” 

 秦子恆一邊把皮襖從這個叫阿蓮的女人身上脫下來一邊說:“好的母親,我們一會兒就來。” 

 秦子常和母親一起轉身走進後院,此時蘇臘月已經在後院正廳裡把桌椅擺好,秦老爺坐在正中央,手裡捧著茶碗,淡淡地問顧氏:“還不過來吃飯麼?” 

 “讓他們暖和一下,就來,可以上菜了。”顧氏說話間把眼睛看向蘇臘月。 

 蘇臘月迎著顧氏的目光,微微點了一下頭,沒有說話,轉身走進廚房。 

 熱氣騰騰的飯菜擺滿桌案時,秦子恆才扶著阿蓮走進正廳,落座前他向阿蓮挨個介紹了父母和弟弟,秦子恆每介紹一個人,阿蓮都把雙手疊放在腹側,並低下頭屈屈身體。 

 圍坐在桌前的五個人,被飯菜的熱氣和燭臺上粗大的紅蠟燭的燭光籠罩著。 

 秦老爺端起溫熱過的燒酒壺自斟自飲;秦子常和秦子恆只要目光相接後,便會心地一笑;顧氏不停地捻動手裡的佛珠左顧右盼,偶爾會用眼光示意秦子恆給身邊的阿蓮夾菜,自己卻不動一下筷子;阿蓮則始終低下燙滿捲髮的頭,盯著碗裡的飯食,並用筷子輕輕地撥動幾下,然後才夾起來送進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