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嘟嘟 作品

第451華生超級計算機中心2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於1946年,由當時六名著名的學者於米國賓夕法大學所創造(其中一名華人學者被隱瞞了三十幾年才被公開)。

 隨著計算機的誕生,從此人類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轟轟烈烈的拉開了序幕。

 華國對電腦微機的研究始於1956年,在華國的《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則》計劃中,把計算機列為發展科學技術的重點之一。

 直到1956年,華國的第一個計算機技術研究所才正式籌建成立,從57年到58年,一年時間華國的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誕生了。

 應機定位32二進制位,每秒運行計算速度2500次,可以表演短程譯序運行,而到了1960的時候華國第一臺大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和小型通用數字計算機已經能正式投入使用。

 1964年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的大型通用數字電子管計算機研製成功。1965年華科院計算所第一臺大型晶體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華國的計算機雖然比米國晚了十年,但到了80年代,在老一輩科學家的艱苦努力下,華國的計算機研究和國外也就一代或一代半的代差。

 然而到了80年代末,因為研不如賣的思潮影響(國外芯片更先進更便宜),也因為微機研發需要大量的經費(經費有限),華國漸漸放棄了電腦芯片方面的研發。

 沒有大資金的投入,華國的芯片研究漸漸停滯不前,買國外的電腦軟硬件顯然是不可能買到最先進的零部件。

 在李百度的固有想法中,沒有先進的電腦硬件,沒有米國人那種知識沉澱,華國不可能創造出可以媲美米國超算的超算!

 超算需要將數百上千臺單獨的服務器集中在一起,通過別的手段連接成一臺“超級計算機”,發揮最大的計算效率,實現實時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這就是超算。

 李百度曾經參觀過iBm最先進的藍星超算中心,裡面的‘藍星’號超級計算機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藍星”號超級計算機的峰值運算速度為每秒5600萬億次,均值3000萬左右,‘藍星’運算1小時相當於全世界六十億人口同時計算100年以上。